虽然我已经是奔四的二宝妈,但这一直是我心中一道难解的题,是我生活中一个最大的坎儿。
虽然一把年纪,已经是人们眼中的老阿姨。但我始终认为自己还是没有长大。不知道如何承担起那些责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充实而忙碌的职场宝妈,但未经疗愈的内在小孩儿,使我在亲子关系中不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导致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形成“家族的诅咒”一代一代被复制。想想是多么的可怕。
如果我们还未真正成熟,作为一个完全自我负担的独立个体,甚至即使我们真的经济独立,生活独立,思想独立,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婚姻仍然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如果不能摆脱这个前提,我很可能一旦我们有了孩子 ,孩子也是两个家庭的孩子。并不仅仅属于小两口。新生代宝爸宝妈,我可能还没过够自由自在的日子,我双方都是独生子女 。那么一个娃很可能两边老人抢着带。今晚就会有一个隔代教养的问题。也是80后家长一代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如果说夫妻俩决定自己带孩子。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时间被分割 。自己可能还是个孩子的心态 ,每天食宿都有父母照顾。从被照顾的角度要开始从新照顾、呵护一个小生命,这是非常奇妙的体验,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心理层面的挑战是更大的,即便是能够接受生活失去自由,诗和远方变成柴米油盐;花前月下变成奶粉尿布 ,二人世界变成三口之家,这些戏剧化的改变,是不可能像电影里咔的一声停住,或直接NG重来的。没有脚本的现场直播和不能退货的亲生的娃,生命从此翻开新的一页。这是生娃前要做的心理建设。
更不要说经济上的准备,如果要自己带娃,那么就是一人在家,一人养家,即使父母会帮忙。但全职带娃损失的不仅是收入,更是一个职业的未来。虽然现在有很多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的创业模式,但凡事要成功,总有积淀,储备和付出。自己创业并不比打工轻松,尤其是跨行业跨商业模式的创业。
如此说来,那是不是不生娃就没事了呢?
那可未必,
选择不要孩子,做丁克一族,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就是父母这一关,也包括亲戚长辈,七大姑八大姨。总而言之,在中国这个乡土社会,对于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这个事,是已经写进基因里的。别管姓什么,家里有没有财产,代代相传,看着家族人丁兴旺,安居乐业,即是祖上有福了。如果真是破天荒碰上了开明的父母,同意子女可以不要孩子。他们也可以逍遥的过自己的后半生,不用给儿女带孩子,也算各得其所。
但不要忘了,丁克一族还跟现在的同性恋差不多。都是非常小众的。没有任何歧视,即便是大家都理解和接受,日后的社交圈也会变得很小。比如说,我们都在讨论孩子补习班、兴趣班 ,这个时候丁克宝宝们就插不上话了。孩子从小到大的同学家长,就一个都没有了。等于就是跟养一个孩子所有能够出现的场景中的人,都失去了连接。所以丁克一族在我心目中活得更像一个隐士,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自由自在。我想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一定也少了许多的维度。
换个角度想,我一直认为,丁克除了恐惧生娃带来的压力外,更多的也是想对未来的孩子负责。所以我认为能够有这种恐惧或者有这种想法的人,也都是特别理性的人。所以我认为,不想要孩子的那些人,如果真的要了孩子 ,反而比那些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就当了父母的人,更有责任感,并且更有能力肩负起这个责任。
如果是受教育水平比较低的人群,更可能意识不到现代都市的生存压力,他们虽然有很高的生育意愿,但是他们并没有提供良好教育的能力和条件。这样看来,生育意愿低的人群,反而更能为后代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中国现在人口出生率连年下降,在大的趋势上,不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都没了,国何在?所以我还是非常支持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
信息时代 ,一切的发展变化都太快,包括人的思想。要不要生娃? 是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