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北漂的故事
当代年轻人是否变得越来越「穷」?为什么?

当代年轻人是否变得越来越「穷」?为什么?

作者: 游读社 | 来源:发表于2020-03-06 15:44 被阅读0次

根据统计学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得知当一个国家或地区20年内增长率高于5%时,年青一代才有可能比父辈更富有。那么,至少金砖四国尤其是中国,长期两位数增长,哪怕较为艰难2019、2020依旧能过维持在6%,理论上讲,至少90后应该感觉自己比60、70后更富有才对。但是,不仅是父辈觉得我们穷,我们也觉得我们穷,我们不是隐形贫困,我们是真穷。

我好穷

穷,多翻译一句,就是挣得没有花的快、收入没有支出多,也就是说,你资不抵债。

扎心不,把自己欠的贷款、信用卡、花呗白条都捋一捋,再把所有的收入都放在一起,做个简单的加减法。

一、假资产太多

贷款和收入的清单好理,但是年轻人的资产负债表,是一笔自己都看不懂的糊涂账,年轻人最容易被披着资产外衣的负债所迷惑:

拥有的不一定是资产,很有可能是一种负债。

你贷款名牌车和你爹贷款买房,一个是负债,一个是资产,分得清吗?

分不清吧?

贷款10万买尼桑轩逸和贷款30万买宝马X系列,一个是资产,一个是负债,分得清吗?

分不清吧?

举个栗子:

过年了,免不了串亲戚拜年,你作为晚辈给爷爷奶奶购买了按摩椅,大家都能分清楚,这是收入,是收益,是资产;

你去年给老家的爸妈翻新了房子,让他们在窗明几净的大房间里过大年,但是钱是找你二舅借的,这个也不容质疑,就是你的负债。

那么,你正在为新年还二舅钱发愁时,你的发小,为了感谢你年轻时给他的帮助,决定送你一辆绝版的保时捷CarreraGT。

现在,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思考:这辆车究竟是资产还是负债?

image

中国人对名车豪宅,有着非比寻常的执念。有许多年轻人,宁愿贷款买二手,也要开上豪车。如果你是发烧友,纯属个人爱好我们双手支持。但是,如果你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那就大可不必了!

很多人都会说,怎么可能是负债转移,车本来是动产,不花钱,卖出去也是血赚啊!

俗话说得好,好车买得起,也养不起啊!

让我们粗略算一笔账:

1.保险费:14万左右

2.保养费:1-3万左右

3.购置税:55万以上

在所谓“我就是拿回来摆在家里炫耀”情况下,就会产生70万以上的支出。

如果您开出家门,超出日系车数十倍的油耗,潜在的磕碰风险和失窃风险,以及这么好的车停到最安全的车位的思路,我们按照每年5万左右费用计算应该不过分吧~

现在,大家确定要接受这份馈赠吗?或许你已经开始后悔了,那好吧,我转手卖了——

这是一辆2004款绝版车,可查到的保时捷其他车型2009款的现价基本上是原价的20%,姑且认为这辆车还剩下120万左右的现金价值;

即便是有钱的接盘侠,估计最终下手的也不会太多,再加上1%的交易税

也就是说,即便你一年后车辆成功售出,到手的资金大致在30万左右

整个一波骚操作下来,净亏损40万,一辆车都没捞着~

这个例子很好理解了,但是,这个你能理解,为啥等到自己买车的时候,你宁可多贷款也要买老款二手的宝马X5呢?不省钱,不省油,多贷了几十万,你可以说你还得起,但是利息都够每年日系车的油钱了。然后,算资产负债时,你肯定把你的爱车放在资产那一边。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二、狄德罗效应

有多少人被前几年的消费升级忽悠了?

笔者曾在这个圈子浸淫许久,太了解整个行业是如何骗无知又物质的年轻人把钱花在升级上。

国货品质好价格低,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但是厂家和代理们可就发愁了,商品十年不坏,我的资金怎么回笼?

于是,一众新消费、中产消费、消费升级等包装下的新电商应运而生。

他们不会直接告诉你要买哪些东西,现在你的心里埋下一个小种子,告诉你即便不买房买车,总要买一款心仪的吹风机,头发跟自己一辈子(?),要对她好一点——从逻辑到实际都没毛病,你就下定决心买一款和广东外贸小厂品质一样的国际大品牌,1000-2000元,谁咬咬牙都能买得起。

紧接着,你就会不自觉的,头发都吹得blingbling的,怎么能少了卷发棒?头发掉了一地,怎么能少了手持吸尘器?洗脸仪,电动牙刷,加湿器,净化器,电子门锁,都要配齐。家里都整理的差不多了,对自己也要好一点呀?去油!保湿!美白!一个也不能少!最后,还要为知识付费,不买吴晓波和樊登的课程,怎么对得起精致的我!完美!

这一套埋下来,别说没有积蓄的你了,连你老爸老妈估计也吃不消啊!

可是,你不能怪人家,人家只是告诉你买一件就可以,是你自己不断买买买。

关于这个,早在18世纪,发过哲学家狄德罗就已经警示过,可悲的是,300年来,没有哪一波年轻人逃得过「真香定律」:

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然而,奇怪的事情开始发生了: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破旧不堪、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

image

三、无储蓄

中国人爱储蓄,被长期崇尚美国消费主义的人所鄙视,认为国人不会理财。

首先,储蓄就是理财的一种,否则你以为各国央行调整利率只针对大商业银行和企业贷款的吗?

退一步说,就算储蓄不算理财,那么,不理财,也是一种理财方式,只不过这种理财方式是按照通胀率定赔,就是每年都会按照通胀率贬值。

静态去看这件事,似乎赚了不储蓄太可惜了,但是遇到父辈们Bug级的操作——你禁不住人家经常有大量的本金加入,这一点年轻人总是以会花钱才会赚钱忽视掉——你忽视掉了,你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和现金流。

会花钱才会赚钱,是你以投资自己为假设,这个是假设是基于你以工资作为主要收入,工资又是什么呢?——在社会主义国家,工资不存在剥削的问题,但是存在自我剥削、时间剥夺的等效关系,你再怎么折腾都是在尽可能的榨取自己的剩余价值。

你知道吗?你的赚钱速度永远不会高于资本的赚钱速度。

你最应该做的就是努力在你遇到好的项目时,拥有足够多的钱。

但是,年轻人,你太会花钱了,你没有充足的资金可以利用。

四、稳定和不稳定都是错

父辈,大多数人很稳定,一辈子赚不到大钱,你看不起;一部分50后、60后下海经商,从不稳定中赚到了钱,你只看到了钱,却想过20后、30后、40后、50后、60后、70后,几代人的稳定而辛勤的劳作才换来了某一波人的机会。

同学,靠不稳定来赚取高收益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那我们的不稳定是什么呢?

大家听说过「低水平重复建设」吧!

动不动就要出去看看的年轻人,每个两三年、甚至几个月就像DC和X战警世界一样,动不动就会给你重启一下,怎么可能和十年布局的「复仇者联盟」的吸金能力相提并论?

你总是在怀疑中接收一份工作、怀疑能力和同事、每天幻想着外面的世界,最终某一天情绪跌到谷底就裸辞了,本以为可以像网红一样去旅个游,但目标从欧美、到日本、到新马泰、到北戴河、到阿那亚,一降再降之后,你终于知道,我应该回去了工作了。然后,又来:怀疑中接收一份工作、怀疑能力和同事、每天幻想着外面的世界……

你离着更好的生活,总差那么一道坎。

比这种盲目寄希望于不稳定的人更可悲的是消失在稳定中的一群人。

当然,更多人生活在一种隐形的辞职中,就是它不是真的辞职了,而是在三十岁的某一天,再也不想工作这件事了,工作不再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而是他变成了工作的一部分。

这两类人最可悲的是,人生从未触底,也从未到达过天花板。

五、社会资产过少

前些年的超大城市模式+近几年经济不景气预期,越来越多的人背井离乡来到北上广深,你的月薪和年薪都比在家高了许多,但同时你割断了大多数的社会关系。

当你出现短暂的经济危机、当你迷茫需要指导、当你因为孤单需要消遣时,你的每个窘境都是自己的消费点和别人的商机,否则你以为花呗白条、心灵鸡汤公号、直播和酒吧都是用来干嘛滴。

没有野心、自律的你,只是单纯因为高收入去了自己并不应该去的地方,自然而然也会在哪里花上许多不应该花的钱。

六、务虚不务实

能够抓住时代的小尾巴,实现逆袭的机会有,但不是因为你想要就一定会出现在你身边。我相信这句话,我已经说得够委婉了。

笔者在大学时,学校新校区建在了一个西北的山沟沟里,我望着校门口从一片荒地、到处都是哭诉强拆横幅到设施齐全的商业街用了不到1年再到灯火璀璨、人声鼎沸用了不到几个月,不禁感叹:校门里,有多少学生是为了改变命运才来到这里,可真正改变命运的又是谁呢?

你能觉醒,机会就是你的,你若未能觉醒,你就是个机会。

部分观点来源:http://www.bjdongyawangjingzhongxin.com/

部分知识参考:TED和「徐彬说投资」中徐彬老师的财商课,在此表达感谢。

请规范转载注明原文出处。

原文来源:www.arestaw.co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代年轻人是否变得越来越「穷」?为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nir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