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刻书主要集中在京城长安、东都洛阳以及越州(今宁波)、扬州、苏州、洪州(今南昌)、益州(今成都)等地,大都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在上述地区中,尤以四川刻书最多。四川号称天府,物产丰盈,造纸业十分发达,唐玄崇时每年向中央进贡的麻纸达五千番之多。唐代中后期,四川地区一直比较安定,成为唐朝另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唐代刻书,四部均有,而以佛经、佛像及历书等民间实用书籍为主。刻书的主持者除寺院之外,主要是民间书坊。如:“京中李家”、“西川过家”、“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汴家"。
唐代印刷品流传到今天的除前述《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之外,还有:(1)发现于敦煌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该经是王玠于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为双亲刊刻的一部功德经;(2)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和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刊印的历书(以上三件现藏英国伦敦);(3)1953年在成都附近唐墓中发现的唐刻本《陀罗尼经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