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亭--十公里跑
北京的秋天是最美丽的。秋高气爽,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哪哪都舒服。连“国马”都要这个季节开赛,9月16日7时30分北京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前鸣枪,3万名跑者出发了,我去现场为跑者欢呼喝彩。此时的我仅仅参加过一次半马赛,连北马报名的资格都没有。没有资格跑可是有资格观看,可以为跑者加油呀。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北马的一片热情。看着大家越跑越远,我返回陶然亭公园完成了北马线上10公里跑。

法源寺--北京最古老的名刹
北马心愿了结后,我有了大半天的空闲时间,弟弟休息也能陪我逛逛了。想来我们上次在北京相见,还是他毕业分配到北京,我在西客站接他的那一幕。转眼快20年过去,他作为一名北京户口的外地人又一次暂居在这座城市。
第一站去法源寺。我边走边读着百度百科,反正有弟弟带路。法源寺,初名“悯忠寺”。是北京城内保存下来历史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
地铁口看到两个小僧侣,急急忙忙赶路还一边打闹着玩,天性显露。我们加快脚步跟着他们走,不一会儿就到了法源寺。出乎意料的清静,门票也只是象征性地收5元。
我们穿过天王殿,正中供奉着布袋和尚,袒胸露怀,欢天喜地。想来背后肯定是勇猛威严的韦驮了,两侧四大天王像。看材质像是铜。我们在寺庙里安静地行走,虔诚地敬拜。
走进大雄宝殿,正中供奉毗卢遮那佛、文殊和普贤菩萨像。之前去过的寺庙里大雄宝殿供奉的基本都是阿弥陀佛,法源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殿内乾隆书“法海真源”牌匾,一定是镇寺之宝了。
往后走,到了净业堂。内供奉一尊毗卢佛像,高及屋顶。共三层,下层为千叶莲瓣巨座,每一瓣上镂一佛像;中层为四方佛向东、西、南、北;最上层为毗卢佛。这么巨大佛像真是震撼心灵。
最后面一个殿有一尊千手观音铜像,千手观音是我的属相对应的佛,所以我观察地更详细一些。虽然密闭在玻璃罩里,可是看上去身上潮潮的,据说有时候滴水。真是神奇!
法源寺里猫很多,也不躲避人。我们坐在台阶上歇息,有只猫咪跳到弟弟身上撒娇,示好,弟弟双手藏于后背,可惜我们没什么吃得可以喂它。我突然想到弟弟对猫毛过敏,赶紧站起来撵猫咪,找个地方去洗了手。

雍和宫--我的京城必去之地
第二站去了雍和宫,这是我来京城必到的地方。前几年父亲生病做手术,我和父母拜访了雍和宫。我们坐在法轮殿前椅子上,听着僧人颂经,看着院子里烟气缭绕,人们安静虔诚地敬拜,感觉从未有过的踏实,满足,内心宁静,没有了恐惧心。坐在那里我就生出一个念头,今后只要来北京我一定要抽出来时间到这里坐坐、走走。
雍和宫依然是宁静的,我们在院子里慢慢走着,欣赏着院子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僧一侣,牌匾上的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认。在药师佛前感恩佛祖保佑我的父母。一切那么美好,那么欣喜。
去法轮殿宗喀巴像背后,看到了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的五百罗汉山,整个山体由紫檀木雕刻而成。罗汉神态各异,或坐或卧,或醉或思,或笑或痴,姿势生动,造型逼真,雕技精湛。
再过几天,雍和宫入口处的银杏就会变成金黄色。银杏树和古色古香的雍和宫交织在一起,显得更加有禅意,这条道,被誉为“最清幽的银杏大道”。还得在银杏叶黄了的时候来一次。

胡同游--文艺青年范
雍和宫出来我们就到五道营胡同口太平洋咖啡店休息会。接下来就开始我们的暴走胡同。
600多米长,6米宽的五道营胡同此时堵的一塌糊涂,居然可以过车,不是步行街,住户与商铺共存。胡同里青砖灰瓦,斑驳的院墙,间或夹杂着几家透着古典风韵或者西方风情的小店铺,从里面传出咿呀呀的唱片声,还有各国特色的创意餐厅。店大半都是外国人和海归开的,许多店主还是导演和文艺工作者。五道营客流量相对较少,但是氛围好,文化多元。一对新人在一家住户门前拍婚纱照,幸福在他们脸上洋溢,满眼的开心快乐,真美!
出了五道营胡同走几步就是地坛公园。那么大的公园没见到几个人,市里面难得闹中取静的地方,附近居民的好福利。在大门口终于拍上摸着门钉的大红门照,不用等,不被催,不用ps,安安静静的大红门照。多少次想在故宫的大红门前拍照,没有成功过,基本都是集体照。进门后的银杏大道再过几天得漂亮成什么模样,真想在铺满银杏叶的路上走走,是沙沙声还是咯吱咯吱声……
在去往南锣鼓巷的地铁上遇到几个跑马回来的人,阿迪达斯的背心,简单的背包,满脸的倦容,开心地笑着,好羡慕他们。真想过去看看他们的奖牌,问一句是纯金的吗?我知道是镀金的,但在我心里固执地认为那奖牌一定是纯金的。
南锣鼓巷、烟袋斜街一如既往地人多。南锣鼓巷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胡同、四合院、绿树,相对于一街之隔红墙金瓦的皇家文化,这里的灰墙灰瓦,更加接地气儿。不长的一条街,想找到那家收费一百元才能进去的书店。走走停停,吃一杯的双层奶皮,感慨下哪里有我大内蒙的奶制品好吃。错过了书店,扭头看人山人海,没了勇气再翻回去找。
继续走,我们去了一条较有名气的文化街--烟袋斜街。人多的感觉不到这条形如烟袋的小街。曾经也确实以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古玩、书画、裱画为主的一条街。进入烟袋斜街,看到两侧房店铺均为高台阶,房基比路面高了很多,路面的坡度还是能感觉到的,不用说走下去肯定是后海了。 看到仿古邮筒和那个正在投信的小孩铜像了,大清邮局门脸好小,工作人员在门口办理明信片业务。没进去参观大清邮驿博物馆和体验半人高木头柜台还有栅栏后的邮政业务。原因只有一个,人太多太多了。
晚上在回程的火车上,躺在卧铺上翻看微信运动,今天我走了4.4万步,已经是我最高步数了。排在前几名的都是今天跑北京全程马拉松赛的,又特意翻看他们的朋友圈为他们点赞。看到吴栋老师朋友圈发出同天柏林马拉松赛上33岁的肯尼亚名将基普乔格以 2小时01分39秒的成绩完赛,不仅夺得了男子组冠军,还打破了2小时02分57秒的马拉松世界纪录。人生路上感谢他们不断引领,刷新目标,向他们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