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学校的工作安排,我被安排教科学,没有担任数学课,有空时,我反复的研究以前的数学课本,写教案和反思。一次和同事说话,他说,看三遍不如上一次课,我很认同,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那些记忆又出现在我脑海里:
备课时,我的习惯是备好当天和第二天的课,批改好作业,以前的教学条件有限,我有一块小黑板,提前书写好重要的知识点,能节约课堂上的时间。
有一次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课本内容按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法,先介绍概念,通过简单的变形(性质1的应用),学习移项,逐渐学习其他步骤,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解不等式同样能按照“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进行。课本是我上课的主要参考。
在小黑板上,我写好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例题,预备铃响了,我提着小黑板,拿着上课需要的工具和教科书等出发了。
我走入教室,学生坐姿随意,有的在和同桌聊天,有的在走动,有的学生桌面凌乱,桌兜里同样杂乱,找到一本书很困难,我提醒他整理,
“回到本人位置上,准备上课!”
班内逐渐安静,“拿出课本、练习本、直尺、铅笔,在课桌上放好。”
我在教室内走了一圈,看到,有的课本忘在家里,有的没有练习本或笔,有的孩子看着很困,各种问题,我仿佛处理不完,在我问一个学生问为什么没有练习本时,上课铃响了,“关于课前准备,我已强调多次,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然后开始学习。
我仿佛看到那些没有准备好的学生表情变轻松了,有的孩子认为老师只是在乎课程的进度,在乎学习好的同学的上课状态,对于学困生老师没有足够的耐心,一节节的知识累积,对于有的学生来说,缺少方法和自信,学习成绩赶上来很困难。
“哪位同学回答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我提出一个问题。
我看到举手的不多,有的学生说,“我会!”我看到了,没有让他们回答,我走到一位专心看课外书的学生面前,收了那本书,说了一些道理,学生的思维有的已脱离课堂。
理解基本方法后,我让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练习题,同时看一下其他同学的书写情况,我看到问题时,给以简单的提示,学习困难的,知识出现断层,有的乘法口诀不能完整的背出。
“安静,坐好!”看到有的学生在说话,我予以制止。
学生在黑板上写的练习题,我和同学们共同批改,我强调规范的书写步骤。
内容总结时, 有的学生仍不能回答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我布置了作业。
现在回想,好多节课,我没有和学生思维同步,我往往站在高处,认为学生应该能跟上,简单的道理该明白,事实是,孩子们会选择,当遇到困难,没有得到帮助时,会逃避或放弃,老师没有照顾到学生感受,学生同样不愿意反映自己的问题,我有时忙于其他事物,忽略了学生,对以前的课,我有很多的缺憾,成绩好的学生习惯好,自己能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调皮的学生心思不在学习上,让老师费心,那些学习中等的学生,在大部队中不被关注的前行。
如果再让我回到数学课堂,我会改变,重新定义我的教学,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发现问题时,合理解决,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
自己的数学教学梦想,要想实现,只能在课堂和学生在一起,自己空看课本,只能让自己的梦想更遥远,在回到数学课堂之前,除了教好另一科以外,我仍会研究数学课本,多听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好充足的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