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
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
清 曹雪芹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急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注释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统治者,在她身上渗着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她有心机,有权术,可以说是完全能够胜任的"管家婆"。她为支撑贾府这一座封建大厦,也确实煞费了心机,使尽了气力,可谓"机关算尽","心已碎"。但结果仍然免不了"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果真是"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这说明封建社会的没落与衰败是必然的,它的这种危机是不能克服的,更不是一两个"志士能人"所能支撑得起的。王熙凤的失败,贾府的崩溃,也就预示着整个封建社会的末日来临。
(注释来自于诗词名句网)
2、《红楼梦十二曲——好事终》
红楼梦十二曲——好事终
清 曹雪芹
画梁春尽落香尘。
擅风情,秉月貌,
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
家事消亡首罪宁。
宿孽总因情!

注释
这支曲子写秦可卿。秦可卿原来是"养生堂"中的孤儿,出身低下,养父也只是个"营缮司"的"郎中"。她虽然在贾府时间不长,却看得比较深刻,她托梦给王熙凤,让她早想办法,留条路:"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可见她早就预料到家势要败落。可惜贾府的统治者是不会接受这种劝告的。
(注释来自于诗词名句网)
3、《红楼梦十二曲——分骨肉》
红楼梦十二曲——分骨肉
清 曹雪芹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
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注释
探春在贾家诸姊妹中是比较头脑清醒、眼光锐敏的一个。《红楼梦》中许多很有分量的话都是从探春口说出来的,她所说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话,把封建统制阶级家庭内部鸡争鸭斗的丑态表露无遗。她早就预料,这样的人家是定要"一败涂地"的。探春的远嫁不是偶然的。这一方面说明封建贵族家庭的分崩离析,另一方面也是这个"精明志高"的三姑娘理家失败后的必然结局。从这支曲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探春远嫁的矛盾心情。她舍不得抛开至亲骨肉,舍不得远离自己的家庭,所以有悲痛的哭泣;但她也预料到家势必败,怀着"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忧虑,所以有"离合岂无缘"的自慰。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探春有远嫁避祸的意思。
(注释来自于诗词名句网)
4、《红楼梦十二曲——恨无常》
红楼梦十二曲——恨无常
清 曹雪芹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销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注释
贾元春被封为贤德贵妃,似乎是享受着荣华富贵,但一个"喜"字,却表明了她实在是强颜欢笑,她把宫廷看作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内心满怀着寂寞凄凉的痛苦。她"恨无常又到",不是留恋宫闱生活,而是牵挂着她那个家族的命运。贾元春生活在皇宫多年,她深深感到最高统统治阶层内部的斗争风云,她的荣辱沉浮,关系着宁、荣二府的生死存亡,她的死就是贾府衰亡的前兆。所以她从自身的突变,预感到了家族的末日,不惜"芳魂销耗",也要向爹娘托梦:及早"退步抽身",以避免覆巢之难。不难看出,贾家衰亡,尽管元春绞尽脑汁、费尽心机,直至死后,魂魄仍念念不忘,也挽救不了贾府的败落,以及整个封建大厦的必然崩溃倒坍的局面。
(注释来自于诗词名句网)
5、《红楼梦十二曲——留馀庆》
红楼梦十二曲——留馀庆
清 曹雪芹
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以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注释
这首曲子写巧姐。巧姐是《红楼梦》中,众多的贵族子女中,唯一走向自食其力的人。作者并没有把巧姐的这条生活道路,当作悲剧来写,而是以庆幸的口吻予以肯定。作者在写贾府衰败之后,一方面写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一方面又写农村劳动妇女---刘姥姥把巧姐从火坑里救出来,既是对虚伪的封建道德的揭露,也是作者"劝人生,济困扶穷"的思想表现。
(注释来自于诗词名句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