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够,抑或又不得不吧,还直面自己的孤陋寡闻。例如,与清明节接踵比肩的是寒食节。聚会时,有亲友提及了寒食节,我沉吟不语,以遮掩无知。并庆幸没有无知无畏。
原本不该较真。一较真,查询后竟毛骨悚然。寒食节自带节奏。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四处流浪饿瘪了肚皮,随从介子推便割下大腿上的肉熬汤,供主人填饱肚子。十九年后,重耳登位国君,忘记了赏他一顶官帽子,他背着老娘躲进绵山。晋文公重耳醒过神,便放火烧山,逼他重出江湖。介子推却甘愿葬身火海。死前还在老柳树树洞里留下遗书,希望政治清明。晋文公大恸,下令今后这天禁火,烧饭也不行,吃前天的冷食,从此便有了寒食节。感慨于珍藏遗书的老树发新芽,也为政治清明,晋文公第二年再设立清明节。
传说经不住较真。据距离现在更近的古人考证,禁火习俗早有之,介子推的割肉与火葬,是其他人杜撰的文化爆品。我没有能力研究历史。仅网上查询,便浇了一头冷水:历史是可以信口雌黄的,并且谎言编织的历史,更能博得粉丝关注,及盲从、迷信和无条件崇拜。
原本就该较真。劳心费神的编段子,可不为逗你玩。无利不起早。现在的某些短视频,虽博笑,也是在推广,并且坐拥了流量。想当年,应在两千年前,对寒食节与清明节的生拉硬扯,是为举荐忠君志士。人人忠君不二,君王睡着都笑醒。我还懵懂,人家明摆着是算计你和我及其他人,倒下一个介子推,却忽悠起千万个介子推去割自家的肉。而你偏就愿意,前赴后继。
有同学推送网文说,介子推的故事已经编入教材。我懒得去查验。寒食节,染着割肉与火葬的血淋淋,不过也罢。想有雅兴,不如试背唐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