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随笔精选录
为什么推荐大家看书而不是刷热点文章?

为什么推荐大家看书而不是刷热点文章?

作者: 知行达理 | 来源:发表于2020-04-27 11:35 被阅读0次

看了《乌合之众》我才明白,所谓的那些热点文章,就好比一群乌合之众,看的多了,潜移默化中变成了其中一部分,变的更加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独立的思想,没有理性的思维。

如果在看电影之前,看了一堆影评,还能“好好的”看电影吗?

如果一些时评一边倒的评论一个热点,还有自己的第三视角来看待吗?

当年陈冠希事件之后,我跟随大众的潮流,觉得陈冠希的行为有损三观,法理难容,各类的评论也在指责他的行为不检点等。直到我看了他的道歉视频,我才发现,还有一种视角是你得脱离舆论,用自己的思维理性的去看待,凡事还是得先自行理解。

所谓的乌合之众,有时候也能逼迫我们的外交官做出一些迎合大众的事情,那也是万般无奈。

当下的文章如群体聚合一般,主题基本上是一呼百应,鲜见能独树旗帜的见解,即使是有,也会被聚群之后的读者选择性不见。人人都是写作者,人人都是“作家”,低门槛导致了这些人在写热点论评的时候很难保持自己原有的主见,一般都会随波逐流,符合大众口味,甚至是有些高水平的人有自己的己见也不敢反其道而行之。这样就导致了读者所接受到的信息基本上千篇一律,其实本身来说,成为了支持方或反对方。千篇一律没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却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我用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大一有心理学课程,讲到一个“众说必信”的话题,老师开玩笑似的说让我们当作恶作剧有机会试试。恰好我们宿舍一哥们没去,然后忽悠就开始了。大家一个接一个的都装模作样一本正经的说,我看你脸色今天有点苍白,是不是哪里不舒服,直到第三个人说完差不多同样的话之后,他就开始主动的去问身边的人,后来干脆直接去了校医院去找大夫看看去了。

抖音最能反映这种后果,如果一个热点被刷爆,那肯定得热火好几天。记的有一个扛水泥的视频,本来一个没啥,但是大家都关注,那就一下子就有许多人开始效仿,然后视频越来越多,看的人也越来越多。

群体效应会把一个正常人也影响成一个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人。这就是为什么说我建议大家多看书,少看热点文章的原因。热点文章的观点就像广告,看的多了就信了。尤其是那些三观不是自己独立形成的,而是别人强加的那些人,更应该先看书,而且要多看书,有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了再看那些热点文章,才不容易随风倒。

网络盛行之前,大家多看报纸以获取咨询,闲暇之余看看《读者》《青年文摘》这样的刊物修心养性。这些对个人的主观判断力影响较小,一是门槛较高,文章质量较高;二是频次较低,被影响的机会较少;三是雷同较少,基本上不会被强迫式的灌入。所以那个年代的人有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也有独立的见解。

书汇集了作者的思想、见解或想表达的情感,这些都是成体系的。对读者来说,理解一本书,全方位的去理解、去感受、去思考,系统化的去整合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去,要远比看几倍于书内容的书评要有益的多。看书的过程就是融合和消化的过程,能很好的帮助自己形成独立的见解。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分享对一些书中相同或不同的看法。前段时间的畅销书《人生海海》,我看完之后,除了对书中的主人翁感慨万分之外,最能触及心灵的却是后面章节中出现的陪伴主人翁到最后的人。如果我先看了书评、分享类的文章,我觉得多半会被这些文字引导的去用别人的方式看书,也许就无法被后面的章节触及心灵了。而那触动的部分,对我来说,却是最真诚的。

习大大也推荐大家看书,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一定会沉下心来,安安静静的看书,完完整整的看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推荐大家看书而不是刷热点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be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