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随手翻了一下,简书上面的一篇文章,令我震惊。

这位莫问大叔写的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居然达到9万多,可见关注度之高。而在我们身边,这种过劳死确实是无处不在。
近期听到一个消息,同行当中一个朋友的老公前两天突然就脑出血猝死了。从发病到离世也就几小时而已,从开始头痛出现昏迷,一直到最后离开都没有再醒过来,一句交代也没有,甚至都没有留下对世事的留恋,毫无先兆,身后撇下了两个孩子,而其中一个才刚刚两岁。
我们追求生命的意义不只是存在,还要拥有一份活得踏实的真实和幸福感,那为了这份拥有和不满足,人们会去不断的创造与打拼。过程中忽略了、消耗的、透支的往往是自己的健康。如同莫问大叔笔下的女主是在连续三周熬夜加班而突发心源性猝死。
关于猝死
369百科上对猝死的定义:猝死系一临床综合征,指平素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死亡。大多数发生在急性发病后即刻至一小时内,最长不超过6小时者,主要由于原发性心室颤动,心室停搏或电机械分离,导致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收缩功能者。
纵观现在猝死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与年轻一辈的人工作压力大,熬夜加班不注重健康有很大的关系。到网上搜索一下关于猝死的话题,太多猝者留给世人叹息、惋惜与不舍,而这件事为什么还没有引起多数人的重视呢?
1、对于猝死的认知不足。
2、仗着年轻,觉得拼搏一下没关系。
3、缺乏对健康维护的长期规划。
4、侥幸心理,觉得那样的不幸的事不会轮到自己头上。
5、虽然有所了解,但是迫于生计职场压力,无力抗衡。
只有当赤裸裸的事实真正发生了,才忙不迭地后悔,没有给身边人过多的忠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猝者根本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说到这里需要静下来思考一下,珍爱健康,远离猝死的必要性。为什么是珍爱不是珍视?珍视是珍惜重视,珍爱则是在这基础上加上了“爱”,只有投入了热爱才会把那份重视经营的有如牵肠挂肚、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捧在掌里放在心里有如热恋的状态,当然这是比较夸张了,但是对健康有个足够的认识、规划、和实践确实非常必要。
猝死都易发生在哪些人身上
有心脑血管疾患或家族史的人
过于操劳过于疲劳人群
工作压力大或精神压力大的人
突然遭遇意外刺激,比如精神上或机体上的
烟酒过度无节制的人
经常熬夜得不到缓解休息的人
其他诱因
......
珍爱健康
定期体检
认真对待身体警报,比如近期特别疲乏、心脏不舒服、头痛等,并及时诊治。
合理规划人生目标
为自己制定一个健康维护规划,比如每周工作时长不超过多长时间、休假计划、休闲时间等等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至少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每天步行数目达到4000以上等等(有研究认为,国人一般按照每分钟110步以上的步频走3300步,就能达到对健康促进的目的。)
保持心理健康,舒缓精神压力(推荐冥想、正念练习),
精力管理
学会精力管理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有时过度消耗健康,无外乎对既定目标任务的追求,而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精力,在既定时间完成目标任务,又不影响休息、锻炼、休闲,则会起到关键作用。
精力管理,不仅从饮食结构、身体机能锻炼、休息睡眠、每日安排规划,更从精神情绪、心理自我引导方面进行调理。(推荐张遇升老师的课《怎样成为精力管理的高手》)下面是对照老师每天晨晚必做七件事然后结合自身情况理出适合自己的精力管理程序。
早上:
1.搓脸、梳头、轻拉伸
2.叠被子,简单整理
3.喝一大杯水
4.左手刷牙,单腿站立
5.情绪热启动练习(健步行5分钟)
6.回顾昨日目标,确定今天最重要的三件
事,制定今日计划
7. 做、吃早餐,营养均衡。
8. 开车到单位,路上听得到,到达后踢毽子10分钟。
用仪式感开启精力充沛的一天。
晚上睡前:
1. 健步走3000-4000步
2. 用热水泡个脚;
3. 准备第二天早上早餐食材;
4. 回顾自己今天的那三个目标有没有完成;
5. 完成得到留言;
6. 花点时间看一看日程表,看看我是不是把重要的时间都花在了重要的事情上;
7. 花几分钟做一个冥想,让自己安静下来;
8. 把自己要看的书放在床头,上了床以后,读几分钟的书,然后睡觉。
张遇升老师是一位医学博士,所以他的课既有专业视角同时又结合个人实际得到的心得,会很有帮助。
当对精力有了科学的管理,维护健康则会呈现自然顺畅状态,希望猝死的悲剧不再发生,愿每一个人都能拥有最幸福最宝贵的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