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哲学

作者: 始终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8-04-04 06:38 被阅读212次

在常人的印象中,哲学是个高大上的东西,而且哲学家的思维及行为表现让人不太好理解,他们经常会思考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诸如,宇宙的外面是什么? 世界会不会是假的?我是不是活在虚拟世界/别人梦中?上帝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这个世界有没有最终真理?等等。因此,很少有人想过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生活的哲学-寻找人生意义的12堂哲学课》一书的作者朱尔斯·埃文斯用亚里士多德、斯多葛派、伊壁鸠鲁、犬儒、伯拉图等十二位西方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哲学家的理论,帮我们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思考去读这本书:

哲学真的可以教我们如何过上最好的生活吗?

哲学是高高在上的,还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幸福是可以定义的吗?是否真的存在一种幸福的模式?

读完此书我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观点,与大家共享:

一、哲学都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精神生活而存在的。

许多心理学家的理念很大程度上是受古代哲学家思想的影响,如认知行为治疗的鼻祖阿尔伯特·艾利斯就是受古希腊哲学斯多葛派哲人爱比克泰德的影响。

斯多葛派构建了一种人生哲学,寻求心灵自由、安宁,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的生活,主张无论在什么情境中做自己灵魂的主人。

认知行为疗法则认为“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看法所困扰”。其关键是将非理性的信念转化成理性的信念,将消极的信念转化为积极的信念。

二、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改变我能改变的一切。

爱比克泰德认为,人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他列了两个清单,一个是我们控制不了的,诸如我们的身体、财产、名声、工作、父母、朋友、天气、经济、过去、将来以及我们将要死去这一事实;另一个是在我们控制之下的,就是我们的信念。

爱比克泰德认为,大量苦难源于我们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我们试图向某个外在的、不在我们控制范围内的东西行使全面主权。继而当我们未能控制它们时,我们感到无助、失控、愤怒、愧疚或抑郁。第二,我们没有承担起对“我们的思想和信念”的责任,而它们是我们能够控制的。相反,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归罪于外界,归罪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朋友、我们的爱人、我们的老板,归罪于经济、环境、社会等级,最终我们又感到愤愤不平、无助。感觉自己蒙受了不白之冤、受到不公正待遇、失控、被外在环境摆布。许多精神疾病和情绪紊乱都源于这两种致命的错误。

三、烦恼和愤怒的原因是由于内心的过份期待。

哲学家塞内加提出,也许导致烦恼和愤怒的主要谬误是对事情的结局过于乐观的期待:我们会被违背自己的希望和期待的事情激怒,这就是为什么会被家庭琐事惹恼、认为朋友的怠慢是过失的唯一原因。你会质问,为什么敌人做错事我们也会生气?因为我们没有预料到,或者没有预料到伤害会那么严重。

所以人们经常会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四、哲学是身心的操练——吾日三省我身。

哲学不仅是一个抽象思考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哲学可以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我们可以通过实践与刻意练习去培养新的思维和习惯,最后把哲学当作一种生活方法,由此我们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而这种每日的反思就像我们平常进行的肌肉训练一样,让我们去操练心灵的肌肉。有时不幸本身就是一种训练。

五、用更大的视角去看待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

哲学观其实是一种系统观,就是让我们以鸟瞰的视角去观察我们周遭的环境,而当我们与问题或事件本身有了距离感,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加理性、更加客观的判断。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用更大的视角去看待人、事、物,人与人的矛盾可能会减少,国与国的纷争可能会消失,人与动物可能会和谐相处,人对自然也会更加敬畏。因为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本身就是一个整体。

当你站在宇宙的高度去看待家庭问题时,再大的事也变成了小事。

六、心理暗示作用——是物质还是精神决定了我们的幸福?

神秘主义的物理学二元论坚持认为宇宙中有两种不同的东西,精神和物质。那么,究竟是否物质还是精神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是否可以割裂地去看待它们?

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通过思想,我们成为我们的物理有机体的绝对主人,思想和暗示可能导致疾病或治愈疾病。

心理暗示在某些情境中是非常有效的,它会带给人们知足、平静、安稳、扎实、幸福的感受,而不是外在的财富。

七、过简单的生活,降低自己的欲望——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柏拉图及犬儒主义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都提倡禁欲,一直致力于如何克服或者征服人们对财富与名誉的渴望。所以说,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无法征服自己的欲望。

最近社会上推崇的极简主义运动就隐含着这样的思想。人们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欲望,实施断、舍、离,抛弃一些无用的东西,只购买必须的东西,让生活更清爽、简单,反而会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八、幸福需要同行者——与哲学一路同行,我们将不再孤独。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生活是社会性的,人们不需要他人会很难获得幸福,而与他们一起才能实现幸福生活。人是关系的动物,人们所有的痛苦归根结底都是关系出了问题,比如抑郁、焦虑情绪、社交障碍等。

我们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得到肯定与赞美,可以获得自我价值感;我们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安全的依恋与甜蜜的感觉,可以获得愉悦;我们在与朋友的关系中获得友谊,可以获得被支持与理解。这些美好的感觉都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我们都需要同行者。通往幸福之路不是唯一的,古代哲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幸福生活的模型。

相关文章

  • 生活的哲学

    我们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对于事情的理解困扰,通过改变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可以调节情绪。 苏格拉底坚信我们可以自...

  • 生活的哲学

    ❤强烈推荐本书❤ 我们都在练习,如何和自己相处,和这个世界相处。生活路上,我们带着自己的困惑,等待着答案。《生活的...

  • 生活的哲学

    以下内容来自为《生活的哲学》一书。 如今,我们很多人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自身的焦虑感、不幸福感却变得比我们的父...

  • 生活的哲学

    读了《生活的哲学》,发现哲学,确实能给我们力量,让我们生活的更好。比如说到痛苦,哲学家说,痛苦的根源是我们不改变我...

  • 生活的哲学

    在常人的印象中,哲学是个高大上的东西,而且哲学家的思维及行为表现让人不太好理解,他们经常会思考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 生活的哲学

    生活就在你的我的他的身边,但哲学好像离我们很遥远。 年龄越大越觉得好好生活是一种哲学。 生活不是买来的或租来的——...

  • 生活的哲学

    你觉得生活幸福吗? 你认可自己人生的意义吗?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认为自己性格健全,心理成熟吗? 你觉得学校教育教会...

  • 《生活的哲学》

    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接受我们无法改变的。不要因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而彷徨苦恼,努力去把我们能改变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 生活的哲学

    20180224 https://m.dushu.io/Fragment/t7wxn79xwos4pheo?r=s...

  • 生活的哲学

    突然发现过去的时光都没有一点意义,只有过去的某一天是有意义的,比如你参加了高考,你考了六级,这些都是能让你感受到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的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mc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