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分享内容部分原稿

分享内容部分原稿

作者: 不仅仅是欣 | 来源:发表于2020-10-26 22:15 被阅读0次

缘起,海燕提问:

1、思考六大理论,是什么,对你来讲有什么用。你会在哪些方面去用。最有感触的是那个。

2、对于思考一个理论,和思考一只铅笔,有什么区别?

我的思考:

关于这个作业首先我想到的是,关于一个在头脑里想象的铅笔在眼前、和具体看着眼前的手中几根手指拿着的一支笔,其实他们两个真的有区别吗?

就像之前,我多次在问自己,我从外面真的听到别人说话了吗?我听到的话,只有浮现在我头脑里的,是由谁告诉我的呢?他们都是通过我的神经元转换而成,最后通过一种转化方式,变成我所识别出来的一种信号,一个信息。

同样眼前通过我视觉所看到的,这个具体的,貌似是实物的铅笔,和我朋友中想象的那个铅笔有什么区别?

这儿海燕提到思考一个方法(或者其他),比如说,思考这一个“煮开水”理论,这个原理那又有什么区别呢?同样都是只是对一个我们所识别出来的一个概念,去做的观察,而这个观察的角度,全看你自己平时在大脑中所习惯的观察方式有关。

对于物品的观察,习惯性的,我会从外观颜色形状相关的应用场景,等等,去观察。比如说我拿“煮开水”这个原理去观察的,他首先是什么呢?然后为什么我们要用这个?再者,怎样用它。

其实换回来用这个逻辑去套用那个铅笔,我们也可以去说这铅笔是什么,然后为什么会有它?为什么会用它?再者怎么用。

基于这三个点,我们在细化下去,他是什么?那么对于眼前这个实物来讲,我们就会从眼睛所能看见的,比如外观是分析的,去观察。

从这种角度去分析的话,发现其实我们可以扩散的更多的维度, 去看一支铅笔。

到最后如何用的?那这个其实也源于我们用他的目的,当你用来写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握笔的方法,当我们用他的画画的时候,可能又是一种握笔手势。这里面又会涉及到很多种使用它的方法,选择不同的型号颜色等等。

单就从用这个角度发现,其实我们平时观察的角度真的窄了很多。起码这个在平时我观察时候,基于现有思维模式来讲,就根本没想到这些点。

同样的回过头,我们在说“煮开水”这个理论,“煮开水”是什么?我理解就是用一定持续的热量去给一个对象(容器里的水)【其实也不是直接给的,而是通过容器传递过去的。】。可以肯定的是,要煮开这个水,这个热量是需要持续供给,而不是一开一关。

我为什么要用这个呢?这个其实源自于目的,所以在分享中也提到很重要的这一点,前提就是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自己的目标。

当确定我们的目标,那个不会在改变的目标之后,那么我们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实现。那只开水呢,他表达的就是一种持续一点时间内的持续,最后能达到这个目标。

那如何用它呢,里面分享中提供了好几个方法,比如考虑到我们大脑神经的一个惰性,我们需要设定难度,让大脑神经活跃起来,持续的去挑战,让他形成一种模式。第二给自己设定一些挑战项目。比如设定事件限,完成一本书。或者一个技能。

集大成:跳出思维模式,不设定大众的前提条件。

实际上我计划要用的,首先最有想法的,就是选择煮开水这个原理来分享给别人,做一件事情,需要持续。这个持续不是说一定要一天到晚做。而是一个频率的,一个定时间的投入。去做这个事情。

对于输出>输入这个,这个我很有体会,我们所学习的,如果不去分享,不去使用。这个输出,可以包括,总结(语音,文字皆可),教别人,最好的就是直接用这个东西去用。

特别体会的是,在引导孩子这块,孩子想要尝试糖画。我就说,来查下,然后你试试。昨天帮孩子查出来,孩子自己参考教程,自己成功熬出糖,做了糖画。

一个简单的学习和输出(实践)的尝试。跟孩子说,你看试一试,是不是也挺简单的。孩子说是。

然后他后面又尝试自己做糖葫芦,糖没有熬成跟街上卖的那样,最后回砂了。都是一种成功尝试。

正反馈,这个是我这两天刚好也在用的,昨天在家打扫卫生。我就用这个方法,给自己正反馈,奖励自己。发现我也舒服。比如还跟老公说,老公给我红包奖励。我要积攒购买洗脱一体机。发现可以在不受害的心态下跟老公开玩笑要红包。这是头一次。

同样这个对于孩子来讲是很重要的。这个正反馈的描述,可以是奖励,比如购物,比如吃点甜点,比如休息下,听会音乐。

给老公的正反馈,比如老公给我红包了,我可以给老公一个正反馈。昨晚收红包后,一直没有给老公回复。貌似有点不好意思。刚才正视这个问题,直面这个事情,还给老公回复“谢谢红包。给的多赚的多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内容部分原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wz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