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西厢记》
作者:王实甫著
豆瓣:8.6
对于《西厢记》印象中是张生辜负了崔莺莺,而不是像书中有情人终成眷属。去网上查了一下《西厢记》是根据《莺莺传》改编的,《莺莺传》的结局就是张生辜负了崔莺莺,一个另娶一个另嫁。当张生来找崔莺莺的时候,她不仅没见面,而且还告诉张生:“气我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在后人不停地改编下,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的版本也层出不穷。王实甫在前人们各种版本上进行了再次加工创作,便有了这版流传广泛的《西厢记》。王实甫文笔优美,情境俱佳,辞藻华丽,得到了世人一致的肯定和赞扬。这版本的人物性格更为鲜明,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崔莺莺率真勇敢,追求情感自由;张生满腹才华,痴情又软弱;红娘聪明伶俐,热心正直。
古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了家族的利益,很多都是家族与家族的联姻,只为了“门当户对”。那个时代的男女没有恋爱自由,甚至是成亲当晚才看到对方的模样,在后期相处之后才知道对方的脾性。
张生从第一次初见就喜欢上了崔莺莺,哪怕是遇到孙飞虎要强娶崔莺莺也没有退让软弱,而是想办法去扭转这个局面。后期老夫人让他去考取功名,他也毅然决然地去了,不仅取得功名,还承诺誓言回来迎娶崔莺莺。无论是崔莺莺的犹豫不决,还是老夫人的从中作梗,张生都坚定的想要迎娶崔莺莺,最后两人喜结良缘。
其实崔莺莺和张生就是才子佳人相爱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小说来,没有过多的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太多的曲折及虐恋。但对于当时那个年代,张生于崔莺莺追求自由的爱情,是冲破了封建社会的门当户对的阶层,摆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成为封建社会追求自由恋爱的代表,不仅表达了封建社会的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还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