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读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作者: 在时光里轻熟 | 来源:发表于2023-06-02 20:46 被阅读0次

书籍:《西厢记》

作者:王实甫著

豆瓣:8.6

对于《西厢记》印象中是张生辜负了崔莺莺,而不是像书中有情人终成眷属。去网上查了一下《西厢记》是根据《莺莺传》改编的,《莺莺传》的结局就是张生辜负了崔莺莺,一个另娶一个另嫁。当张生来找崔莺莺的时候,她不仅没见面,而且还告诉张生:“气我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在后人不停地改编下,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的版本也层出不穷。王实甫在前人们各种版本上进行了再次加工创作,便有了这版流传广泛的《西厢记》。王实甫文笔优美,情境俱佳,辞藻华丽,得到了世人一致的肯定和赞扬。这版本的人物性格更为鲜明,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崔莺莺率真勇敢,追求情感自由;张生满腹才华,痴情又软弱;红娘聪明伶俐,热心正直。

古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了家族的利益,很多都是家族与家族的联姻,只为了“门当户对”。那个时代的男女没有恋爱自由,甚至是成亲当晚才看到对方的模样,在后期相处之后才知道对方的脾性。

张生从第一次初见就喜欢上了崔莺莺,哪怕是遇到孙飞虎要强娶崔莺莺也没有退让软弱,而是想办法去扭转这个局面。后期老夫人让他去考取功名,他也毅然决然地去了,不仅取得功名,还承诺誓言回来迎娶崔莺莺。无论是崔莺莺的犹豫不决,还是老夫人的从中作梗,张生都坚定的想要迎娶崔莺莺,最后两人喜结良缘。

其实崔莺莺和张生就是才子佳人相爱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小说来,没有过多的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太多的曲折及虐恋。但对于当时那个年代,张生于崔莺莺追求自由的爱情,是冲破了封建社会的门当户对的阶层,摆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成为封建社会追求自由恋爱的代表,不仅表达了封建社会的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还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观。

相关文章

  • [情动]

    《情动》 待月西厢下, 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 凝是玉人来。

  • 含蓄是一位绅士

    含蓄是一位绅士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西厢记》中...

  • 《会真记》春词(唐、元稹)

    《中国诗歌集》EAL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似玉人来!

  • 藏不尽的《西厢记》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是唐代元稹《莺莺传》里的几句。每每看到这几句,就想起大学宿舍...

  • 《西厢记》读后感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西厢记》 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西厢记》是中国古代经典的爱...

  • 工笔画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雪国》里总是提到一个女子的后颈,从小就感觉后颈是一个女子很耐...

  • 七绝 元镇(咏史诗)(文/扈国英)

    题记:《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西厢幽会前,崔莺莺曾托红娘赠诗张生云: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

  • 销魂爱妾今尚在,将军何妨再归来?

    曾仕强老师说:夏虫不可语冰,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曾经沧...

  • 養漁堂琐记:关于古代情色艺术的几则札记(二)

    情色艺术的高明,在于其“撩”,而不在其“露”。于文字、于画皆然。《西厢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

  • 品味林夕——似是故人来

    记得第一次听师傅说起,《似是故人来》改自《西厢记》崔莺莺小姐写给张生的一首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dm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