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演故事,是为了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真正的连结,当别人加入我们的故事时,他们在想象和体会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努力接近我们的感受,这样我们之间才会有真正的饱含感情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在故事里的身份,以及心灵的完整。
近年来,学习故事的兴起,让教师开始关注儿童的内心体验,当然,很多教师还有一些理解偏差,仅仅关注儿童的认知发展,而不是内心感受。他们需要好好阅读佩利。
1,读这一段,思考佩利和塔利老师遇到的困境还包括哪些,和前面提到的,联系起来。比如社区文化,教育政策,学术发展要求,课程自主性等等。反思自己当前的课程决策权利和能力。你有没有兴趣和勇气去做故事呢?
2,继续和自己的孩子说故事,尤其是那种自己童年事情,美好的回忆,看看孩子会对你的童年有什么好奇。
1.关注儿童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从家庭养育和学校教育来说,从个人经历来说都面临较大考验。在隔代养育条件下,大人大多关注幼儿的吃饱穿暖和玩,更多的情绪体验或感受上的培养,鉴于家庭比较内敛的环境关注度相对较低,在儿童情绪方面体谅理解这些层次少一些。幼儿园方面,老家上幼儿园的孩子,在大班的时候已经学拼音、写字了,以故事讲述型的内容不多,家长对于儿童讲故事。
2.春节的时候带着一个大朋友和一个小朋友到山里玩,这是带着《秋天的盒子》里的任务卡陪侄女去山上寻宝(寻树叶、松果等)。山里的时候带着小朋友们一起找山里常见的树叶、果树,还有可以吃的植物。吃植物的时候,小朋友大概记住了这个东西。在过了很久后,跟她奶奶说起,山上的事,突然提到了吃的植物,来了句,“植物怎么可以吃呢?”然后想着再去山里寻宝,见我们小时候常见常玩常吃的山里植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