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用来形容人因为清闲而觉得苦闷,用汉语拆分组合的方法来解释,“无聊”就是无人与自己聊天,无话可聊,言外之意就是指独处,而且是在没有网络通信设备状态下的独处。
多数人不太认可“无聊”,所以,我们需要有家人、朋友、同事及伙伴等关系去防御“无聊”。除此之外,我们还发明了手机、电视和电脑等信息载体,防止人们在没有人际关系时,“无聊”有机可乘。人事物的结合,有效地将“无聊”隔离在我们的世界之外。现实生活中,人不自知地防御着“无聊”,甚至不曾想过去认识“无聊”,是“无聊”真的会让人们变得更糟吗?
不全是。“无聊”是“自我”一个忠实的“粉丝”,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无聊”都在身边,只是我们不自知罢了。细数过往,有两个阶段让我不但认识了“无聊”,且还学会了与“无聊”相处。渐渐地,我发现了“无聊”的存在,甚至对“无聊”开始心生好感。
2年以前,我还在马尔代夫,印度洋里,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岛上,头顶是风轻云淡,周围是海阔水长。岛上网速不好,手机不是消遣的第一选择。工作的时候,可与游客、同事打交道,一旦放了假,一种深深的郁闷感和压抑感就袭上心头,那种感觉像被流放了,被时间遗忘了,被关系抛弃了,跟现代社会脱节了。那时候,我时常一个人走去海边,坐在岸边,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出神,认真地思考同事“自杀”的那件事情。某一天,海风肆无忌惮地吹着我,在接受睁不开眼的瞬间,我觉察到一个完全放松的自我,像一瓢被捧在手心里的海水,那样轻盈,那样柔软。那个时候,“无聊”便开始走进我的生活,从幕后走到前台。“无聊”与我对话,让我去感受身边的动与静,眼望浪涛起伏、倾听风声鸟语、闻舔在空气中弥散的海水咸腥,去抚摸夜里温润的海床。开始认识“无聊”的那段时间,周围的人事物都变得简单、明朗起来。
自从离开印度洋的那座岛,两年之多,“无聊”又隐退到我琐碎的生活中去了。回归到一个相对嘈杂的世界里,家人、同事、伙伴……还有毫不相干的人,我和更多人建立了链接。更多新鲜的事儿,有了网络,交际之余,还可以自由地畅游在另一个世界里,电视剧、环球新闻、科技大爆炸、明星八卦……网络世界的诱惑力,在这个世纪,确实比生活的点点滴滴更有吸引力。
最近几天,我又开始晨练,清晨很早起床。曲池两岸,新柳垂青,与群鸭游泳划过的碧痕交相辉映。清晨起来锻炼的人们,途径樱树、桃树丛下,路过那绯红的枝丫,相印出满面春华。这时候,我又察觉到“无聊”,她在花丛里,对我莞尔一笑。于是,我在行走时,可以听到自己的一呼一吸,察觉到足下脚掌落地,触摸到曲池空气里流动的水汽。
而这一次,我没有再去忽视“无聊”。因为,“无聊”可以感知那些微不足道,感知到那个会独立思考的自己。
文︱修墨 Unifons.com
2020年3月2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