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见是人心中的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也无法搬动。”这句话来自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申公豹。其实,在人类心中,又何止“成见”如“大山”“无法搬动”?
只要成性的东西,在人的心中,就难以撼动,这是精神根深蒂固的原因。其中就包括人的个性、习惯(无论好坏)、职业习性等都无一例外。
傍晚时分6点多钟,刚吃过晚餐,与一个同事和校长站在教学楼前闲聊。其中正带初三的那个同事说,现在连初三都不补课了,老师都清闲了很多。校长说,你是不是闲得无聊,我给你一个事做做。同事说,没有,只是觉得不像以前那样忙了,一闲下来不知道做什么了。由此谈到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在从教育部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一以贯之,实现为学生减负,不仅肃清社会各种补习辅导班,也在学校内部开始整顿,从开足开够各种课程,尤其是每天一节体育课,甚至加持课件十分钟到十五分钟,甚至还尽量在每星期进行一天课外实践活动。严禁教师占用音体美等艺术科来上文化课,严禁提前上课,这些一个个都是三令五申,反复强调,被视为教师教育之“红线”。整个教育被搞得似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然而,教师在应试教育的狂浪之中颠簸久了,在新的教育行政命令下,一时难以转变观念,依然是时时紧盯“分数”这个教师的“命根”不敢有丝毫松懈。所以,在闲谈之际,那为同事心心念念还是,现在补补课,时间那么少,学生有还不爱学,怎么办呢?校长却说,看来你还是没有转变观念,当下的教师与教育,只有尽人事听天命,尽力而为就可以了。确实如此,像这样的教师还不少。就在前几天,我们语文组准备其中考试的明天过程中,命题人大致通知了命题范围:课内外诗词。有的年青老师说,这个部分还没有讲,怕学生不会做。我却说,没问题的,不用太担心,要相信学生。再说,难道到中考的时候,试卷上考的,难道我们老师都讲到了吗?不要太相信我们老师上课的效果了,也不要太低估学生的能力了。从应试角度来说,难道不是吗?任何科目的考试,教师只能教知识点,以及如何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具体的情景和问题,我们始终是无法教学生却真正解决的。而且,就世界的实际知识的范围而言,那是不可穷尽的,世界始终是在变化中不断发展的。这个现实,我们只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有已知去破解未知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校长反复强调的转变观念,也就是当下教育各级行政部门的初衷,然而,教师的那种相信自己教学的权威或者是教学执念,难到不也像申公豹所说的“成见”吗?虽然形势已变,时局在前进,但我们的很多学校教育行政与老师却还没有紧随其变,还在原地故步自封或画地为牢,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有人还自诩为职业道德不得改变。
这就是真正的没有领会教育精神了。而同事聊着聊着,有走入了另一个极端。说要转变观念,他就说难道要老师对学生不管不顾,上课随便,无所作为吗?是吗?废液!当前的教育是极力挤压学生的生活时间或正当的个人娱乐活动时间,竭尽所能为应试为提高学生考试分数,这是一个极端;然而,同事所说的于学生放任不管,上课随便不作为,那是另一个极端。所谓“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了和做得还没有到位,二者是一样的效果,都不是正确对待的方法。而在这两者之间,即所谓中庸之道,即用心认真地尽人事所能为的,至于人事努力做了,依然没有有实现或达到的,那就只能看造化所能了。这又使我想到了前不久看到的一篇文章说到的:班主任的最大内耗就是和后进生较劲。这是一个极端,这既是内耗班主任,也是对后进生的一个摧残,二者都不可取,也最终不会有很大效果,于生于己都是有害而无利的。然而,有人看到这个观点,不自觉有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对后进生放任不管,或者视而不见,让其自生自灭。这同样也是一个极端,更是不对的。这就是刚才那个同事说到的,老师努力抓成绩,学生压力大,不行;老师对学生部狠抓,学生成绩不行,学校领导要说,也不行。好似两难。但是,现在各级教育行政的三令五申强调,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安全,注重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所以,校长也回答:学生成绩不行,那不一定是教师教学不行,现在谁说呢?至于开会要说的那些,说了说,实际是怎么样,那是没有办法的。确实如此,本来教育就不是难能的。虽然家长大部分也和老师一样,观念未能转变,但是这种“成见”,无论如何必须转变。
意识觉得行动,要积极有所为,必须去除“成见”,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或是任何人,对于教育,首先是教育并非万能!其次,教师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尽力而为,静待花开;再次,人的多元智能,教育并非人人走的独木桥,此路不通,其他大道总有一条,关键要学生身心健康安全。
因此,破除教育思想的“成见”,是成就教育的关键,成就人生幸福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