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际上离开台湾之后,就再没见到杨政老师。只是这两天回看当时的材料,想起了这个有趣的人,当时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又见面一般。
昨天,收到杨政老师送我的三本书,翻看他的画作,新竹火车站,九份茶楼,淡水渔人码头。。。想起来我们在台湾一起学习交流的岁月,还找到了当时写下的文字,挺有意思。文字录在下面:
台湾学习之六~遇见杨政
杨政,男,江苏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的老师,也在中华大学学习,年底回国,同住研发大楼七楼,一日电梯偶遇,遂成相识。
杨老师专业搞建筑,喜绘画,两者兼顾,攻建筑绘画。出一建筑画册,算核心期刊,评了副教授。
回来打算搞一个台湾学习画展,算是学习成果。所以很用功,每周画两三张画,新竹火车站,台北淡水等地都留下了他画画的足迹。他打算画八十幅以上,因为八十幅以上的画册,评职称的时候可以算两篇核心期刊,以下,只能算一篇。
他的成果意识,很值得我学习。我也常常问自己,四十天的学习,我可以带回去什么样的成果呢?
杨老师性情中人。他出的那个画集,是纪念父亲的。他父亲2011年去世,在陪伴父亲住院期间,画了好几张病床上的父亲。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画的挂在病床上的点滴和那个架子,非常细致。他通过画画的方式祈祷和安慰父亲。父亲去世后,画了很多枯树,枯萎的芭蕉,这些作品,都是当时心境的体现。
他说父亲过世后,再也体会不到苦了,因为当时最苦的心境都体会过了。我突然想起我的父亲,半晌无语。父子之亲,这辈子再也体会不到了……
他说有时候画一个场景,要好几个小时,我就问他,你是把照片拍下来对着照片画呢还是直接坐在现场画?他说现场画,对着照片,完全没有感觉。你要画一棵树,若是有风吹过,树叶微动,可能整个感觉就变了,画出来的东西就不一样。他喜欢沉浸在绘画这个过程中,觉得很享受。
昨晚我们在大堂聊了很久,听他讲建筑,讲绘画,讲书法;讲马一角和夏半边,石涛遇见八大山人的故事;讲天下第四章草的高二适,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黄惇的书法;比较王羲之,唐太宗和毛主席书法气度。实在是一个很博学很有趣的人。
他说要去佛光山挂单,寺庙里的师父邀请他去画画,可惜要十二月份,我已经回大陆了。
2015年11月2日,台湾新竹,中华大学
回国来之后,他如愿办了画展,作品还拿了全国展的奖项,非常赞。
我写了四十多篇日志,2万多字,留下一些些美好的回忆。
人生,成果意识还是非常必要的。否则,极有可能蹉跎岁月了。

杨政简历
杨政,男,1969年5月出生,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九三学社副主委,副教授,建筑工程学院实训中心副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繁体版特邀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泰州市电影家协会秘书长,泰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泰州市九三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泰州市侨联书画院理事。
1993年7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毕业,获文学学士;师从于友善、张友宪、周京新、王孟奇、陈显铭、尚可、黄惇、江宏伟、顾永芝等教授;
2010年6月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生毕业,获艺术硕士;师从吴为山、丁方、聂危谷、方小壮、周宪等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美术学中国画、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建筑美术基础教学与研究等。
主讲教学课程:
《建筑美术基础》、《建筑装饰施工与管理》、《电脑效果图绘制》、《建筑装饰施工项目实训》、《居室空间装饰设计项目实训》、《公共空间装饰设计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等。
主要教科研成果:
专著《杨政建筑写生作品集》(ISBN:978-7-305-12557-7)2013年12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作品《风雨望海楼》、《古戏台》分别为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和泰州美术馆收藏。主持和参与省、院级精品课程建设3门;承担科研项目3项(市级2项、院级1项);教研课题5项(省级3项、院级2项,已全部结题);主编教材2部;省级以上刊物论文6篇;个人及参与指导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奖78项。
目前已完成建筑装饰类实际工程项目及设计方案200多项,多次作为专家参与泰州、泰兴、兴化、靖江、姜堰等地区标识设计和建筑装饰设计方案评审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