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内嵌视频好麻烦呐,感兴趣可自行搜索~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 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 世间为什么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 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 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经丧失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曰: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了雪。
佛曰,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我问佛,如何才能和你般睿智?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只有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生存于自然法则之中,一个人必须看得懂,放得下,才能得到自在。
一梦如是
----记鸠摩罗什
作词:择荇 原曲:朱子岩《那一世》 演唱:HITA
岩层下,细腻的壁画,
千夜风砂,愈粗粝线条愈温雅,
高城外,枯坐着舍利塔,
所有牵挂,封入一切有为法。
迷惘的,破译了心经,
幡然入定,还默负着相的罪名;
顿悟的,乱世中一意孤行,
谬赞诟病,洞悉如梦幻泡影。
最无常,是笔下须弥都应验,
苏幕遮灯,只绚烂昙花一现;
最如一,是清软研成浓酽,
重逢再见,本来如露亦如电。
这一程,从龟兹辗转到长安,
空寂伽蓝,曾追随徒众几千万;
这一场涅槃,劫灰从未腐烂,
支离的圆满,方应作如是观。
盛年时,曾踏过遍野骆驼刺,
凉州观日,晨昏莫辨望朱成紫;
残年时,读懂所有深邃文字,
岁月修饰的,不外一梦如是。
以出世法做入世事
维摩诘经:世、出世不二。
不能离开世间来求出世间,出世其实就在世间的生活之中。
烦恼和菩提、生死和涅槃都不是两个世界的东西。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明心见性,见性就是成佛,而不是去向外求,佛不在外面。
这也是《一梦如是》鸠摩罗什向中原汉地传播大乘佛法的意义所在。
世俗帷幕之下
望着这群赤膊汉子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情景,王博雄心里也不禁升腾起一股暖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王博雄也曾经是一位热血澎湃的青年,可是在长期的官场生涯之中,他昔日的热血已经不知不觉冷却,他过往的棱角也已经被岁月磨平。
人往往会被浮华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可真正随着时光的沉淀,你会发现越是简单的越是真实。乔梦媛道:“仔细品味,你会发现这并非是感情的减弱,而是境界上的提升,激情来得越快,褪得也就越快,平淡如水才会隽永长存。”
原则与着相
“杜天野还是年轻,看不清问题的实质,有些立场是必须要坚持的,你只要低一次头,别人就会认为你好欺负,下次说不定会提出更加过分的要求,所谓的大局观绝不是盲目服从,必须要有所坚持,轻易的让步绝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个人如果没有原则,那么会得不到他人的认同;一个政府没有原则,会失去他的公信力。秦时商鞍变法,变法之初,先立诚信,想要别人诚信,首先我们要做到城信,我们的政府会兑现所有的承诺。龚奇伟扬起手中的那份合同缓缓落在桌面上:‘追究他们责任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告诉所有的商人,政府的威严不可挑衅!’”
“已经是成年人了,做任何事都不可以率性而为,首先要做到事出有因,做事就要找到政策依据,理论依据,既然决定去做,就一定要把事情做成功,要让别人心服口服,要让别人无话好说。”
“我佩服有信仰的人,我经商这么多年,接触过的大小官员不计其数,可是真正有信仰的人却不多,龚市长正是其中的一个。只有拥有信仰的人,才能无视种种的诱惑,才能始终如一的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才能拥有不变的行为准则。”
着相是一个佛教术语,意思是执着于外相、虚相或个体意识而偏离了本质。“相”可分为有形的(表相)和无形的(意识)。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人类知识进行批判(给人类的知识划定边界,以便为信仰留出地盘),感性杂多在先验自我意识的演绎下,形成人的知性范畴。 人生来感性,无法真正认识理性世界,无法不着相。 社会现实是当代事实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 认识必然与本质的过程,注定是孤独和难以相处的,不懂装懂、懂却装作不懂,都是可以理解的。
娑婆世界与有为法
娑婆世界: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
世界在急剧、飞速变化中,在不同状态之间时刻变换,以量子力学观点,人无法真正把握现实世界,人所能看到的,都是自身目光折射下的当下。
人无法真正认识未来,无法真正预知当下之后的事情,只能试图认识,无法断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法真正改变,是谓遗憾。
有为法,会随因缘变化而出现、变化及消失的法。
人世万象皆因缘际会,缘聚缘灭,无往无住。
记得仙剑中一个场景,若干年后,梦璃回来,看到云梦崖边紫英背着剑匣,负手观澜,问道:“紫英,这些年来,过得可好?”紫英回答道:“无所谓好或不好,人生一场虚空大梦,韶华白首,不过转瞬,唯有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般若
讲得最透彻的因缘法,缘起性空。
空是佛语否定,性为“自性”,一谓单一,二谓不变,三谓主宰实有。
否定自性,说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现世态的成因无有单一不变主宰性的因缘。
人性在迷惘困顿时,总是想要去归结、去认识,去寻根追源,当无法说服自己的时候,就会归结于神、佛天道、宿命等精神层面。
有时候人自以为自己想明白了,找到了事情成因与主要矛盾(临自身事情之时,人很难跳脱自身,以旁观者的眼光观看因缘际会),就会深以为是,是谓“自性妄执”。
然而,很多执着都是在表相上,当深入法性、随着时间展开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妄执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
不妄执并不意味着无所执,世界是一个世界,可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是谓之大千世界,风景不同,所执亦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