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京宁书记在《给每一个孩子一颗温暖的心》课程中讲到:“教育的本质是启发心灵的思考,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1.鸡娃的常态观念
最近读书群里有个妈妈很苦恼,想从公立牛小转到国际学校,说公立老师太鸡血,不符合自己的教育理念。我问怎么鸡血了?说是天天电话逼自己盯作业和考试。小孩其实还好,妈妈自己顶不住,焦虑到了极限。尤其是考试之前,陪读的她天天连轴转,白天工作,晚上盯孩子复习,早晨一早起来盯孩子背书。。。她能想到解决的办法就是转学,换一个好学校。
但哪个学校没问题?哪种教育能让所有人满意?最后治愈她的,只有自己要想得开。对她来说,得想明白对小孩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健康的身心,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将来有能力自给自足。在这个目标之上,家长不难选择。
肯定有人问,学习呢?难道就不管了吗?当然要管。那如何管?
2.亲子观念的混乱、冲突
有位书友说,自己小孩拒绝上学。他问小孩什么理由,说不清楚,反正就是厌学。初三小孩说自己的父母太单纯,头脑简单。爹妈不服气,我们怎么头脑简单,好歹都是高等学府毕业的对吧?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青春期的时候,我们这代人的价值观特别单一:五讲四美三热爱,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们没有价值观冲突,很坚定自己人生的价值观,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
我们经常用年轻时候的经验去衡量现在的孩子,可时代已经变了,小孩怎么还可能是和我们一样的小孩。我们的孩子,面临的是一个互联网世界,知道柏拉图、苏格拉底,还有存在主义。
一个小学生曾经跟我谈海德格尔、谈哲学都头头是道,他们比我们更早熟,但是他们的价值观也更混乱,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和教育。学校教育本就不足,重智育缺德育,一个缺德的教育,很容易让这一代人陷入价值观的冲突。因此,家庭教育在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说,我们任何人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因为我们每人都有父母,都要面临亲子关系。通常的家庭教育指导老师或专家会就具体问题给出一堆看似很有道理的方法,让家长在自己孩子身上试验,因为他们是无法确定到底哪种方法对孩子是最有效的。
3.教育的本质
孩子写作业拖拉,需要不停催促,效率极低;
孩子记忆力差,背课文、记单词转头就忘;
孩子粗心、马虎,看不清题、落题严重;
孩子不爱看书,更喜欢玩手机、看电视;
孩子学习很努力,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
其实,同样的学习问题,看似表现相同,但导致问题出现的本质原因却各不相同。很多家长也明白自己孩子不同于别家的孩子,但一碰到学习问题就焦虑地情绪上头,忘记了这个真理,总试图用人家孩子如何优秀的方法来鸡娃,这很容易适得其反,导致亲子矛盾、家庭不和。
很多时候,家长认为把孩子推向一条自己成功的道路,让他重复自己的人生,取得学业事业上的成功,赚很多钱买大房子就是人生的成功和幸福了。
可现在小孩最主要的困惑,却是为什么要去上学?
吃那么多苦上学,就是为了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挣钱多了又怎样?还不是去大公司做996的社畜?“这样的人生我要吗?不想要,也不想要孩子。因为不想小孩去重复这种糟糕的人生。”上一代人迷失在物质当中,才会让孩子的价值观迷失。
社会单一的评价标准,把人类生育和养育的问题推向了穷途末路。
因此,今天的教育,最应该解决的是好奇心的问题。启发孩子的心灵,让他们自己学会思考,要让孩子首先对这个世界有热爱,有追求,才有努力的动力,即学习的自驱力。
很多人觉得自驱力是培养出来的,这不对,自驱力是基于对孩子的了解,按照每个孩子自身的特点开发出来的。
首先,谈到家庭教育,不要马上就等同于提升学习成绩。

其次,学习力,才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和成就力。学习力包括孩子个性中的逻辑思维、记忆力、学习动力、阅读力、运算力、理解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等,以及身体脏腑的机能状态,都是影响孩子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找到影响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点,看到影响自己孩子学习能力的背后根源,即学习自驱力,这才是每个家长最应该做的。只有找到根源,用孩子的核心驱动力,去推动学习能力的发展,才能事半功倍地提升学习能力,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4.最后
复课了,请家长们放过自己和孩子,让我们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老师帮助您洞悉影响教育孩子的关键因素,调整好战略路线,重新扬帆起航吧。

如有需要,请给我在文末留言,随着我们对自己和孩子的深入认知,我们必将收获更加幸福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