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知道运动有用,还是迈不开腿?因为你知道的用处还太小。《运动改变大脑》的作者用严谨的神经科学发现,条分缕析地论证了运动可以魔力改造大脑;压力、焦虑、抑郁、低效等种种困扰,可以随着运动云散烟消。运动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让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无论是实验、案例、原理还是行动的具体方法,都令人信服,更令人鼓舞!读完思考了2个问题:
1、为什么要运动?
因为运动能够改变大脑,这个大脑的改善不仅是我们的学习能力,还包括我们对快乐的感知能力,以及减缓老化、萎缩的能力。核心观点:运动对大脑非常重要!
2003年,科学家首次证实,运动可以激活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大学男生按照最大心率的70%~80%的强度跑步40分钟,血液中的大麻素含量就会翻倍。而这会让人产生大麻样的欣快感。2004年,伦敦的一项研究证明,即使是10分钟的运动也能减少酗酒者的成瘾行为。对吸烟者而言,只要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就能产生有益的效果。面对现存的压力,运动同样作用巨大。有一个因为装修压力而酗酒的妈妈,在作者的一个极为简单的建议下,成功戒了酒,心情很愉悦地完成了装修,并且带着三个孩子。作者的那个建议就是:跳绳。
人类55岁,大脑内的多数神经干细胞已经死亡,同时可利用的神经细胞数量从25%下降到8%。在大约40岁到70岁之间,平均每10年我们就会损失平均5%的脑容量。我们总会变老,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它的到来,无论做什么。但是,我们有办法改变老化的时间和程度。神经学家阿瑟·克雷默领导的一个实验表明,运动不仅能预防大脑的损坏,还能逆转与老化有关的细胞退化。20世纪70年代,一项关于芬兰人的跨度达21年的调研发现,每周至少运动两次的人患痴呆的可能性减少了50%。
2、如何进行运动?
作者按照强度把运动分为三种类型:最大心率55%~65%的低强度运动、最大心率65%~75%的中等强度运动以及最大心率的75%~90%高强度运动。计算自己最大心率的通用公式是用220减去你的年龄。只要一个心率监测器,你就能随时监测自己运动的强度。
至于运动量的标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议是,每周至少5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作者的建议则是,每周6天进行45分至1小时的有氧运动,其中4天中等强度运动,2天高强度运动。最好和同伴一起。不要担心没精力,没精力恰恰是因为缺乏运动。如果你从未运动过,那最好从行走开始。每天以最大心率55%~65%的强度步行1小时,如果还有力气聊天,就可以提升到中等强度的运动。
最佳的运动计划是有氧运动和复杂运动结合,它们相互之间是互补的。瑜伽、舞蹈、太极拳、网球,这些活动的训练能让大脑的全部神经细胞参与其中。最初,你会有点尴尬和手足无措,但当连接小脑、基底核和前额叶皮层的神经回路活跃起来后,你的动作会越来越精准。随着不断地重复与练习,神经回路的效率不断提升,反过来促进动作的创造性。
坚持方面,据统计有大约二分之一的人开始一个新锻炼计划后,会在6个月到1年之内放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常常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运动,结果生理和心理上都很难受,所以放弃。养成运动习惯的最好方法,一个是循序渐进,另一个是加入小组。
总结
无论运动有多少益处,无论科研多么有力地证明运动可以改造大脑,如果没有你的行动,一切都不过是闲谈几则。当你尝试着先迈开一小步,然后一大步,逐渐积累,这些才能塑造你生活的骨血。不用探求哪种运动最好,能融入你生活的,被你坚持的,就是最好的。
行动最艰难,却也最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