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疫情困在老家的这段时间,我们的一天是从中午开始的。我一般九点左右就会被左邻右舍的谈天声吵醒,醒了也不想起床,也为了让儿子多睡一会儿,这小子警惕性特别强,我一起床他就会惊醒。所以我会继续躺着听书,最近被康震老师讲的唐宋八大家迷住了,每天一醒来就开始听。也确实涨了不少知识,我们寒假的招生广告文案中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听了康老师的课我才知道这句话是韩愈写的,就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也是他的杰作,那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同样出自韩愈笔下。
起得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省了做早餐的麻烦。有精神食粮撑着,也不觉得肚子饿。我一边听讲一边等着儿子睡醒,他醒来后,我们聊上几句,然后穿衣起床。等我们洗漱完毕下楼去,差不多已经11点了,阴天时更晚一些。这时老公已经做好了饭,喊我们收拾桌子吃饭。有时我愿意起床做饭,他就负责照顾儿子起床。
今天又是一个大晴天。午饭后,照例是公公洗碗,我陪着儿子上楼画画。这也是我特别佩服儿子的地方,不管身处何地,身边环境如何,每天他都要画上一个多小时的画,两年多来从不间断。而我们大人,想要长期坚持一件事情,哪怕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却是那么困难。画完两页纸后,儿子心满意足地站起身来,给我讲他画的内容。
接下来干些什么呢?我提议去后院菜地里拔萝卜,儿子很开心,他有十来天没去菜地了。一口气拔了二十几个萝卜,我急忙劝阻他:“够了够了,等我们把这些萝卜吃完你再来拔吧!”他才意犹未尽地走出萝卜地。路过蒜苗地时,他说又想拔点蒜苗去切。结果他使劲全身力气,却拔不动一棵蒜苗,我跑回家拿来铲子,铲了十来棵蒜苗。然后我们走到院子里的水龙头旁边,我教他先择去蒜苗叶子发黄的部分,再在水里洗干净。最后去厨房切蒜苗,我给他做了示范后,就在一边看他切。这小子小心翼翼,如临大敌的样子看着真是好笑,一次只拿一根蒜苗,极认真地一刀接着一刀地切。我强忍住笑,怕破坏了他干活的积极性,慢就慢吧,只要他不切到手就行。至于切的蒜苗长短不一,形态各异,等会儿做饭前我再补上几刀吧!
看看时间,才两点多,我还想躲起来看会儿书呢,便四处张望一番,对儿子说:“爸爸呢?爷爷呢?快去看看他们在干嘛?”于是他就屁颠屁颠跑去找他们了,我赶紧溜回楼上客厅,捧上一本书,享受一下难得的自己的时间。
老家的这一批书还是六年前我待产时看过的,有一部分是朋友们送的,一部分是网购的,还有老公从安顺带回来的。前些天我就把散布在各个抽屉柜子里面的书都找出来,放在大太阳下面暴晒了两天。现在翻开,还有阳光的味道呢!
重读的第一本书是《傅雷家书》,一开始我读时还很认真地做了读书笔记,但时常被儿子打断,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一本书读了将近十天才读完。选定了第二本书——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后,我给自己规定了每天读50页的任务,这本书共有260页,五天能够读完。
李娟毕竟是李娟,虽然我是重读这本书,但她那鲜活灵动的文字还是让我沉醉其中,似乎跟着她跑到了天苍苍野茫茫的新疆,在无边的旷野里溜达,感受着头顶上变幻莫测的云,吹着时而温柔时而冷峻的风……
我的每一天大概都是这样,陪儿子做家务是主旋律,然后想方设法忙中偷闲留出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奏出一支副歌。(感谢《傅雷家书》让我这个音乐门外汉写出了这样的句子。)
拔呀拔呀拔萝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