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英语培训机构、汽车4s店、美发店、便利店、大型卖场、生鲜超市、早餐店、五金店等等不同的店铺,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甚至会进场消费的经营场所。你知道这些经营机构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或许你会回答:这些店的相同点都是线下店、都可以连锁经营、都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卖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有的卖的是物品、有的卖的是服务,开店的场所不太一样,店的规模大小也不一样,里面卖的东西价格不一样……
有人说,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易。交易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获益。怎么才算是获益呢?答案肯定就是赚到钱了。当我们理解到这一步时,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所有的商业机构其实都在解一道公式题:收入>支出。
收入跟支出都是变化的,都是变量。而变量又是由不同的关键要素构成的,例如收入中的关键要素就有:产品价格、销量、租金收入、利息收入等等,而支出的关键要素就有:人工支出、房租水电、营销费用、产研费用、折旧费用、税费等等。当我们在研究、分析不同的商业机构时,我们要学会寻找出它们的收入支出这个变量中的关键要素是什么,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了解到这家商业机构到底赚不赚钱、值不值得投资,最终得出自己的分析结论。
现在,我们再倒回去看前面说的这些经营场所时,你会发现它们开在线下。不管这些店是开在商场里还是闹市中或者远离市中心的位置,做为线下店,租金无疑都是支出中的关键要素。不同地理位置的租金虽然是不同的,但租金多少无疑都跟面积的大小息息相关。于是,面对租金这个支出中的关键要素,要想实现盈利,经营者无疑都在解着这道公式题:坪效>租金。
坪效,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创造出来的收入。例如,一家占地50平方米的门店,每月的租金是5000元,也就是这家店每月每平方米的租金是100元。如果这家店每月的营业收入是1万元,那么这家店的坪效就是:10000➗50=200,也就是说这家店每月的坪效是200元。
用坪效>租金这个线下经营的逻辑公式,假如我们是经营者,就知道要想办法尽可能的去提高坪效,当发现坪效无法提高甚至坪效等于甚至低于租金时,就要考虑是否要关店了。
用公式思维去看问题,就是让我们在面对一个问题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个什么问题,而要透过现象去寻找问题背后有哪些“要素”,这些不同“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是怎么样的。通过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助于锻炼我们的洞察力,让我们能够真正的触达问题的本质,找出问题的症结,进而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高手能从系统模型中提炼出公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学习那些被前人已经总结出来并被验证过的公式,就能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样,一样能有效地透视问题的本质。
例如销售漏斗公式:销量=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当你建立了这样的公式思维,再面对明星开的餐厅倒闭新闻时,就不会简单地得出明星不懂经营、没找好经理人、明星被骗、餐厅不好做这些结论。因为你知道,餐厅的短期的生意靠流量,长期的生意靠复购率。
这时如果你正好有个明星朋友要开餐厅,问你的意见,你就可以向他建议:“你要负责用影响力给餐厅带去流量;同时要找到有丰富经验的经理人,帮助提高转化率和客单价;还有不要忘记持续监控菜品的质量,保证复购率。”
当你能建立公式思维时,整个世界在你眼中,不再是一个个“要素”,而是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想要更好的洞察商业的本质,从现在起就养成用公式思维去看问题的习惯吧,这将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