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想起了稻盛和夫的《活法》,稻盛和夫是我最崇拜的人之一,稻盛和夫先生27岁时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52岁时创办第二电信(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后来又重振已经宣布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
利他之心和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样的思想理念在稻盛和夫的书籍中随处可见,就如同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也如同《活好》这本书的日野原先生一样,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他所爱的医疗事业,他说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奉献自己的生命帮助更多的人健康喜乐。
日野原重明先生是日本皇室家庭医师,是将健康检查带入日本、在日本提倡预防医学的第一人。 这本书是他在临终前完成的,是他以105岁高龄恋恋不舍地离开人世前留下的,是无论如何都想竭尽生命最后的力量传达给后人的话语。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如生命酿出的原浆,让人回味良久。

日野原先生说:只要迈出第一步,看到的景色就会发生变化。只有行动才能打消不安。
日野原先生说:人这一生一定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 但是困难越大,越会发现那个了不起的自己···与苦难相比,得到的喜悦更多。
日野原先生说:真正的朋友,是祝愿我一切都好的人;真心祝愿对方的人,才能真正把对方当作自己一样去牵挂。所以,在抱怨身边真正的朋友太少的同时我们是否更应该反省一下自已:为身边的人真心祈福了吗?把对方当作自己一样去关心和牵挂了吗?
日野原先生:人们常常把心中理想的爱作为标准要求对方,这绝对不是爱对方。所谓爱,就是接受最真实的对方。 如果不顾及对方,只考虑自己,那么即使有人爱着你,你也注意不到,当感觉到与对方的关系有点冷淡时,首先应该考虑是不是自已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善。
日野原先生:人世间,有太多的事情,往往无法立刻看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思考,真正的意义才能显现出来。

日野原先生:一旦你跟心中所牵挂的人有了约定,就要对其负责,永远地负责。
时间会缓和所有的悲伤,当你的悲哀被安抚以后,你就会因为认识过我而感到满足。
日野原先生:家人是共同面对了生命中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我们才成为一家人,才有机会在一起吃饭。如果你这么去考虑,就一定会和我一样,能够拥有生命中真正意义上的家人。
想与某个人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不妨邀请对方一起吃顿饭吧。 聚餐可以产生亲近感,这是我从家庭生活中学到的智慧。
日野原先生:包容,需要拥有一颗爱心,不去责怪。相信对方,耐心等候。就像宽容自己内心偶尔的脆弱,慢慢才会变得勇往直前,永远懂得理解他人,这样牙能拥有一颗包容之心。

日野原先生:“恕” 从字面上看,下面是“心”,“心”上面面是一个“如”字,“恕”并非宽容或者谅解犯错的人,而是说要有“如他人之心”,即应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为对方考虑。
从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就能实现宽恕。 事实上,觉恕别人也是在宽恕自己。
日野原先生:重生”真正的含义,不是再一次出生,而是说我们一边继续现在的人生,一边经历脱胎换骨的新生。
关于依赖日野原先生:因为有能力,所以被依赖。 正因为有依赖自己的人存在,我们才努力让自己可以肩负更大的挑战,人生才变得更加有价值。对我来说,能让我依赖的朋友,就好像是我的家人。
日野原先生:夜晚的天色越晦暗,早晨的光线就越耀眼。冬天的天气越凄冷,春日的暖阳就越明媚。
日野原先生:生活中所有的困难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成长,那在我们度过艰难时刻之后,一定会获得生命丰厚的回报。
日野原先生:仔细研究那些曾经创造奇迹的人,我们会发现,无论他们处于什么时代,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有“确信” 的意念,并且是坚定地确信。 这可以说是一种信仰 。
日野原先生:舍弃执念,即舍弃过去陈旧的那个自我,实质上是内在的一种重生。

日野原先生:我很敬重的一位禅学大师曾经和我说,即使遭到别人的反对,也不要气馁,而是向远看,然后用“我是这样考虑的”商量语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我们要“向远看”、向他人做“解释”,然后不断重复”我们的观点。这就是我们运用意志力、付诸行动的必要过程。如果没有反对的声音就不存在什么挑战,正因为有人反对,我们才有机会应对挑战。我们必须经常反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谁我要面对这样的挑战"?
日野原先生:上天已经赋予每个孩子特殊才能,家长要做的是耐心等待。 我从母亲那里学到,这种耐心才是做好家长最重要的因素。

日野原先生:人如果从未遇到过困难,也没有机会警醒过来。
日野原先生:也许有些不可思议,但人类只有身陷痛苦或者身处逆境时,才能明白自己内心最想要什么?
日野原先生:要经常反省自己:我的行为是否以爱为出发点。这个时代机械化程度越高,就越需要我们重视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