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只为求证,获得以往体悟之理论佐证,
学习只为应用,获得未来实践之理论支持。
为体悟获得理论求证,
为实践获得理论支持。
写作分享只为法布施:乐分享,快成长。
前序
前有于丹版本的《论语》,易中天版本的《三国》,现有屏读茶舍来将《乌合之众》中,让屏读茶舍为之动容、为之一振的共鸣理论或思想,杂交互生,以飨网友。若能再起到抛砖引玉或杂交互生,那就天大的价值。
01
个人有意识的行为会逐渐被群体无意识行为取代。 《乌合之众》
你若属于一个派别或一个群体,你就一定拥有这个群体或派别的偏见,还有先入为主的意见、教条、理论。
一、你属于西医,就一定有对中医的偏见以及先入为主的有关西医的一些意见、经验、教条、理论。而与之一一对应的中医你就排斥或无视。(很显然,这是不对的!)
二、你属于西医,就算你自己对西医有偏见,但如果旁人招惹西医,依旧不被你允许。(很显然,此刻你是非理性的!)再举例:
你家孩子,你对他百般厌烦,但如果旁人指责,你绝对不允许。因为你们是一家人,一个群体。
还有,你是某个村某个省份,就算我们自己也讨厌自己省份的一些不好东西,但如果有人攻击我们村或省份,我们还是不会答应的。
这就是群体心理特征。个体放在群体内,个人心理特征就会上升到群体层面从而让位于群体心理特征。
实践意义:
一、追求真理就必须要有独立人格
二、警惕自己被群体心理特征所左右
说某村或某省好或者不好,与你到底有多大关系?为什么就要把群体与你划上等号呢?(发现真相:此刻,群体心理特征正在主导个体意识和行为,且是无意识的)
02
对重大变革的热衷是一个民族的致命威胁。源自《乌合之众》
人性:一方面外在支持创新一方面内在排斥变革,习惯于习惯,不愿改变。恐惧变化。源自《创造》
法律和制度本质是群体因人性而创出的产物,是人性的外在表现。是群体和谐发展的需要!是群体的作品。法律和制度就是人性的化身。欲知人性,请看各类法律和制度。
群体绝不允许太多个性和太多不确定!突变和突发是群体的灾难,为此,虽然群体或组织号召个性和创新,但群体面对个性和创新还是无法容忍!个性意味着不同和出格,创新意味着破坏!
枪打出头鸟就是这个味道!
人性在这个方面与群体特征比较配合:每一个人公开场合都会高呼支持变革、支持创新,但真变革或真创新来了,我们往往是反对的,这就是一些超前思想或行为并不被大众接受的真实原因。
实践意义:
群体若需要稳定,就要利用人性倾向于习惯这一特征:因循守旧、安分守己、规规矩矩、本分
群体若需要变革,就要打碎人性,推崇热衷创新者:不破不立
群体整体还是倾向于稳定的,热衷变革依旧是不讨人欢喜的。
片尾曲
“道可道,非常道”
任何一个东西,一旦经过人之嘴,就不再是那个客观存在之物了。这就是真相,这就是事实。
你所讲的都是你所见所思所经历的,我所讲的都是我所见所思所经历的。里面都有客观存在也有自我认知、自我经验、自我阅历、自我体验、自我体悟。所以才有———杂交互生,碰撞生发,各取所需所补。
我们之间的差异就在于与客观距离的差异,是主观认知多一些还是客观认知多一些,没有绝对的客观认知,只有无限接近的客观认知。所以,多半我们还是活在主观认知的世界里。
我们所反对的或不认同的恰恰可能就是我们的灯下黑:
①要么是因无知;
②要么是因虽存在却不自知;
③要么就是自以为已知的无知和愚昧(本质还是不知或错知)。
基于此,所以以上的分享:多半可能是错的。我也正在努力无限接近客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