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本书《无声的告白》,看了一半,还没看完。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算是在当地比较富裕的家庭,日子比起其他小孩而言,算是过得富足开心。别人吃着5毛钱的白包子早餐时,我总是能带上个小蛋糕,再配个刀叉,装模作样地吃起来。然后身边同学都对我投来羡慕的眼光,然后心里特别傲娇。现在想起来都有点鄙视这么无聊的自己,但谁没个傲娇的童年呢。有好吃的总要显摆一下想别人羡慕自己,买了新衣服恨不得告诉全世界,看,我有新衣服了呢。这就是童年,天真无邪,傲娇,但也不失趣味。
有些日子还是特别纯粹和记忆深刻的,比如每逢中秋时的赏月,必不可少的一盘田螺、一箱葡萄、还有各式各样的月饼。如今这种赏月方式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我总是时常想起,然后特别怀念。怀念的原因大概是,有些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后来爸妈出门做生意,留下我自己。那些美好的日子,就不复存在了。
爸妈出门后,我寄宿在了叔叔家。只有节假日,我才有时间去看爸妈。平常住在学校宿舍,周末了回叔叔家。寄人篱下的感觉总是不好受的,也不知道自己的勇敢和好强是不是就是在那几年锻炼出来的。
住在阁楼的我,每到夏季都热得无法入眠。眼睁睁躺着等到半夜三四点,夜深人静了,屋顶的炙热也散去了,深夜的风开始吹得树叶飒飒作响,我才能勉强睡过去。可是到了早上8点左右,太阳又升起来了,睡不了几个小时的我又被窗外的太阳照醒了。记得那时房间也没有窗帘,自己屁颠屁颠地找了块破布串了根铁丝,就这么钉上去当做是窗帘了。但破布并不能挡住太阳强烈的光,我还是得撑着困意起来,然后眼巴巴等着今夜的凌晨三四点。那时对于我而言,睡觉是件多奢侈的事啊。
后来还发生了被堂妹责骂,驱赶的事情。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傍晚,堂妹开始对我谩骂,最后说了一句,你住在我家干嘛,这是我家,你还不快给我走!我就这样气冲冲地离开。我在想,以我的性格,为什么我当时没跟她吵,没跟她打起来?呵呵,可是吵什么呢?我确实是寄人篱下。天已经黑了,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那么无助,我一路哭一路小跑,直到跑不动了。此时此刻,只有青蛙的叫声陪着我,周围的稻田一片漆黑,我竟然也没有一丝害怕。我只有一个念头,我要离开这里,我要离开!忘了在黑夜中走了多久,突然有个车经过,我问好了价钱,上车回了学校宿舍。周末的宿舍空空荡荡,一个人也没有。我突然觉得好饿,好累,好难过,我突然好想爸妈,可是为什么这一刻只有我自己呢?
寄人篱下的生活维持了三年,不快乐就跟着我三年。这三年,有叛逆、有不安、有焦虑、就是没有温暖。这三年对于我来说,好漫长好漫长。
过去好多年好多年了,很多不快乐的小事都随着岁月流逝而淡忘了,但每一个热的无法入眠的夏夜,还有那个独自前行的晚上,是我这辈子都无法淡忘的伤。我想我庆幸的是,我天生开朗,这几年寄人篱下的生活没有让我变得自卑和对我未来的路造成多大的影响。
今时今日,我和堂妹也已是全然不同的面貌了。她早早辍学,进厂打工,胖成了球,因为行为拙劣,傲慢无礼,在家族里名声也不太好,没有多少人喜欢她。而我,上了大学,留在广州,每天在这片天空下努力地打拼着。爱家人,爱生活,感恩美好的一切,积极地生活着。对于她,我已经没有多大怨恨,但也没有什么来往了。
谢谢坚强的自己,谢谢你还一如既往地自信和热情,谢谢你没有因为这段经历而变成坏人,谢谢你还依旧善良和勇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