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前刷到一个视频,一个清华大学的大学生夸自己的妈妈,说她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扫兴。
自那以后,我就逐渐有意地去改变自己龟毛的性格,努力去做一个不扫兴的妈妈。因为自己也深有体会这种扫兴,所以让孩子有更多的情感互动,让亲子氛围更加融洽。
不扫兴也可以是一种夸赞。今天开学第一天,我准备去叫女儿起床,到她房间,她已经穿好衣服了。我说:“哇哦,果然进入新学期就是不一样哈,一开学就自觉起来了。”女儿哈哈大笑说:“你是不是以为我又要赖床呀?”就在笑笑闹闹中开始了新的学期。
不扫兴也可以是一种模仿。女儿很喜欢海绵宝宝里的那句:“是的,船长!”每次我喊她去干活,她总是大声高喊:“是的,船长!”有一次,她让我帮忙拿衣服,我也大喊一声:“是的,贝贝船长!”把她逗得哈哈大笑,说:“老妈,你也太好玩了。”模仿得最多的还是机器人,我和她都变成机器人模式的讲话,总是特别有意思。
不扫兴也可以是一种认同。写完作业,女儿说:“老妈,咱们扔飞盘去吧!”我说好。她说:“我们骑自行车去吧?”我说好。我想,不扫兴就是一种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种情况这些年有所改变。大娃就是受害者。每次带他出去玩,我总是先说一句:“玩了回来记得写日记。”一句话,就把轻松的氛围破坏完了。先生有一次提出抗议:“能不能让孩子没有负担地玩呀?”现在想想,那时特别在意的事,现在却不是那么回事了。岁月是治疗病态的一种良药吧。
不扫兴也可以是一种参与。孩子们想玩电吉它,想找人唱歌,他们找我,我硬着头发,就是吼出来也一起参与进去,把他们两逗得特别开心。他们想做面包、包子、馒头,好的,我负责准备材料;他们想去吃好吃的,好的,我陪同买单;他们说今天是汉堡日,要吃汉堡,好的,我买。总之,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尽可有地参与孩子们的活动中。不过,我唯独不敢的是陪他们坐过山车。
不扫兴是积极、乐观、包容的态度,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心理需求。作为妈妈,就是要及时给予孩子回应,不要装作听不见或者不想听,不搭理,甚至冷暴力。
当你不扫兴的时候,你能收获到的,就是孩子们对你的回应,对你的关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