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清四僧山水画的创新与突破

论清四僧山水画的创新与突破

作者: 书画联盟 | 来源:发表于2025-07-14 09:26 被阅读0次

文/吕昊洋(天津美术学院)

摘要:“清四僧”指的是在明末清初的四位著名画家。他们分别是“八大山人”(朱耷)、“石溪”(髡残)、“原济”(石涛)、“渐江”(弘仁)。他们由于同样剃发为僧,同时对中国山水画上有很深的造诣和贡献,故并称为“四僧”。四人尤其擅长山水画和文人画,又因明末清初王朝的更替,他们也在绘画中表达了其对故国大好河山的眷恋,对家国身世变故的抑郁惆怅之情。其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同时又共同主张“借古开今”“师法自然”的艺术思想,都竭力发挥其创造性,反对摹古,取得创新成就。同时,清四僧动荡起伏的人生经历使他们常年奔波各地的途中观山览水,拉近了艺术与自然的距离,对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引言:

满清政权给汉族带来了沉痛的打击,但与此同时也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丝生气。在文人艺术界兴起了反对封建礼教反对传统的先进思想和抨击理学的超前主张。当时的很多思想都超脱了时代的束缚,具有近现代的水平。而正因这些超越时代的思潮,在明代晚期逐渐消逝生机的中国山水画,在清朝初期重新绽放光芒。以弘仁、髡残为代表的遗民画派和以朱耷、石涛为代表的自我派山水画,成为了宋、元山水画之后的另一座高峰。

清四僧不但复兴了当时的中国山水画,同时其“笔墨当随时代”、 “搜尽奇峰打草稿” 、“师法自然”的艺术思想在中国画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们立异创新的绘画风格为后世画家拓展了艺术眼界,提高了绘画视野。对后世吴昌硕、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等著名画家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清初文人画的时代背景

回顾文人画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在唐宋时期,画家们在艺术上抒发感情的功能受到了儒家“中庸”等思想的抑制,文人画在当时的中国画界并不占主流地位。当文人画发展到了元代,儒家禅宗的衰退减少了其对画家思想上的限制,思想的开放使他们更能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情感。又由于历史政治的因素,仕途受限的文人只得以书画的形式抒发胸中情感与愤慨,将郁郁不得志的心态寄情书画,以元四家为首中国文人画在元代达到了一个高峰。而单论以绘画抒发个性、表达情感这一方面,元代还处于刚刚崭露苗头的时期。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们掀起了一场古文和诗词的“文艺复兴”运动,虽未能成功但仍对当时人们陈旧迂腐的封建思想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清四僧与元四家山水画中怡然自得、闲庭逸致的情感表现截然不同,“清四僧”的绘画更像是对人生境遇改变、社会黑暗的愤慨呐喊。这也正是清四僧注重情感表达、发扬个性等艺术主张的写照。

清四僧处于明末清初这个王朝政权交替的动荡时期,其经历了明朝的衰败与灭亡和清朝的建立。在这个中国周边少数民族替代中原汉族政权的时期,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风俗习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满清朝廷要求汉民“剃发”,导致了许多人的反对和不满,致使许多明末的遗民在满清的压迫制度下选择了剃发出家,所以清初的僧人数量很大。他们钻研佛法感悟禅道,并用绘画的方式去抒写胸中对亡国的悲愤痛苦之情。而“清四僧”正是众多僧人画家中的代表人物。

二、清四僧的艺术特点及形成原因

由于明朝末期董其昌在《画旨》中所提出的“南北宗论”使得宫廷、上层阶级的文人画家逐渐地掌握了文人画的话语权。而同样作为清初文人画代表的“四王”正是传承了董其昌“南宗”的绘画风格,他们的绘画风格遵循传统、墨守成规,同样提倡“仿古”的山水画思想,是当时社会上层贵族阶级画家的代表,同样也是当时文人画的正统。但也正因如此,“四王”的绘画风格稳健却缺乏创新,而“四僧”特殊的人生经历与境界使他们的绘画与当时正统的“四王”大有径庭。“四僧”的绘画大胆创新,致力于打破循规蹈矩古板的画风,笔墨语言潇洒奔放不受传统形式的束缚。他们在构图上主张“立意”,在剃发为僧后有领略了佛家禅道的思想,在精神上对人生乃至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与此同时,他们的绘画风格又各具特色。

石涛 山水清音图

石涛,俗姓朱,名若极,明代靖江王朱亨嘉之子,明亡后出家为僧人。在绘画构图上布局新颖,意境深远,他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描绘山川深邃的意境。《山水清音图》轴正是采用了这一构图手法截取了黄山中一段的景色特写了出来,途中峭壁峻岭、山石水秀,山间亭台楼阁中两位文人对坐畅谈,楼阁之上出山泉水飞溅山间,与山脚之下形成溪流,用飞瀑流泉写出了山峦间深远的空间。画上叠岭层峦的山峰形态各异,而最右侧的悬崖峭壁十分高耸,颇有擎天撼地之势。山间苔点繁密,依山石中的沟壑皴法而画,笔法多用“人”或“个”字点,描绘出山中枝繁叶茂的旺盛景象。技法上将解索皴、披麻皴、荷叶皴、折带皴等皴法交织使用,依照山石结构而盘互交错,正所谓“峰与皴合,皴自峰生”。墨法上以淡墨勾皴,焦墨擦染明确画面的阴阳黑白,近景一棵古松使焦墨勾出松针与形成遮挡关系,描绘出画面的远近空间。

朱耷 墨兰图

朱耷又称“八大山人”,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他的绘画风格笔墨横姿,逸趣横生,不法常可,苍劲却又圆秀,不求章法完整而得完整。其构图更考虑气势与情感抒发,而不拘泥于物体的大小长短。与此同时,朱耷善于作诗,在绘画的基础上提诗抒发胸中感情、加深画面的意境,正如宋代诗人苏轼所言:“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八大山人正是将此“以诗入画,以画入诗”的艺术理念运用得恰到好处。例如“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正是朱耷一幅画中的提诗,此句提诗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其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寄寓的思想感情。八大山人代表作之一《墨兰图》仅有一花三叶,无石无根,无生长依附之物却依然屹立。三叶长短长势各不相同,神态自然却不杂乱无章,画面构图简洁明了却颇有意境,充分体现了写意花鸟画的“意”字。

髡残 层岩叠壑图

髡残,号石溪,俗姓刘。明亡之际曾参加过南明的抗清队伍,举兵失败后隐居深山,归隐山林后遁入空门,削发为僧。《石溪小传》中记载其退隐后的山林生活“寝处流离,或在溪涧枕石漱水,或在峦猿卧蛇委,或以血代饮,或以溺暖足,或藉草豕栏,或避雨虎穴,受诸苦恼凡三月”足以见得十分艰难困苦。而风餐露宿的生活虽然艰苦,却使得髡残身处山水园林中感受观赏到了自然中的山高水长,为其余生山水画创作累积了丰富多彩的素材,他也在其题画诗中多次提到这段经历。髡残的山水画以师法黄公望、王蒙为主,同时汲取五代之董源、巨然,明代之董其昌、文徵明等诸多前世大家的精华,博采众长,借古开今。研习传统的同时重视“师法自然”,以大自然为师加以效法。髡残的山水画以自然山川为本,达到了“奥境奇辟,缅邈幽深”的境界,其代表作之一《层岩叠壑图》采用高远法构图,峰峦重叠屹立,山路依山势蜿蜒而下,山椒及山腰坐落人家。技法上,髡残用渴笔秃锋,干笔皴擦,淡漠渲染焦墨点苔。提诗:“层峦与叠壑,云深万木稠。惊泉飞岭外,猿鹤静无俦。中有幽人居,傍溪而临流。日夕潭佳语,愿随鹿豕游。大江天一线,来往贾人舟。何如道人意,无欲自优游。”髡残用一首五言提诗描写出其出家后超脱世俗的心境。

弘仁 黄山天都峰图

弘仁,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号渐江学人,新安画派创始人,安徽歙县人。明朝灭亡后在武夷山出家为僧,浪迹浮萍后回到家乡歙县,住于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常游历于黄山之间。正因为常年登山临水的经历,弘仁的艺术主张重视“师法自然”,对武夷山、黄山的风景描绘有独特表现手法。弘仁尤其以画黄山著名,其常年于黄山间写生并创作《黄山图》册六十幅,画黄山六十处山石风景,可谓黄山写生第一人,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弘仁的山水画师法元四家,主要取法倪瓒,善用高远法构图,构图简单明了,笔墨苍劲浑厚,善用折带皴、干笔渴墨书写黄山风光。除山石外,弘仁还善画松树、梅花,其松,落笔凝重,气势磅礴;其梅,枝如屈铁,暗香流动。他画的松树笔墨苍劲有力,枝干蜿蜒盘曲,挺拔屹立于怪石之上配以黄山风景。其笔下梅花寥寥数枝却别有风骨,笔墨简单干练,意境深渊幽谷,单枝半朵吹弹可破令人不敢闻之,正是弘仁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写照,故自号“梅花古讷”。同时,弘仁的绘画在安徽一带颇具影响力,与孙逸、查士标、汪之瑞并称为“海阳四家”,形成“新安画派”,弘仁作为新安画派的领军人物对后世黄宾虹、张氏三雄等近代画家起到了不小的影响。

三、清四僧的艺术理念及其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应用

清四僧的绘画风格虽各具特点,但其艺术理念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的艺术观点不同于四王等正统画家主张“摹古”而更注重创新,和对大自然更为直观描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写生。明朝末期的文人画显现出程式化的问题,画家们不注重绘画表达的想法和内容,只注重临摹传统古画的技巧,故“仿古”“摹古”等画风在这个时期被奉为正统。这些正统画家以“四王”为首,他们对中国画传统笔墨技法的运用十分老练,也有相当高的艺术格调,但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山水画更像是对前人的临摹与传承,而不是自身对山川自然的感悟体验,拉大了绘画与自然间的差距。而四僧“搜尽奇峰打草稿”“借古以开今”“一画”等艺术思想则与四王截然不同,其回归自然、抒写情绪的绘画不仅在当时的绘画领域做出巨大突破创新,且主张写生的艺术理念亦对后世乃至今日有着很深的影响。

四僧生平曲折的经历使其于山川旷野中游历半生,也因此造就了他们师法自然的艺术理念。石涛曾在《苦瓜和尚画语录·山川章第八》中写到“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说明了绘画创作与自然山川的紧密联系,强调了画家在艺术创作前要记录观测自然中的奇峦怪嶂,并将其画作草稿,这一方法在当代的山水画创作中依然频繁使用。“尝惭愧这只脚,不曾阅历天下多山”是髡残生平“三惭愧”之一,道出了其对未能阅尽更多天下山川的遗憾。四僧告诉我们在山水画创作中应当回归到自然,尽可能多地去观察、感悟各地的山川景色而不是在屋中一味地临摹古人。

“法于何立?立于一画”是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一画章第一》中提出的艺术理念,“一画”做为《画语录》的核心思想,不仅是绘画艺术观念,同时涉及到了“本体论”等哲学角度的思想,“一画”既是绘画中的一笔一画的线条,也指人思想当中的灵感与创造性。石涛认为“一画”是宇宙的起源,世间万物的根源,埋藏在人们的精神意识中,而树立起“一画法”之人,则可达到“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的境界。当画家在创作中想要贯彻“一画”理念,就先要树立自我的思想意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正所谓“一画之法乃自我立”也。

吕昊洋

相关文章

  • 意在当下 走出传统—一当代著名艺术家 刘立勇!艺术资询13389

    当代山水画创新的突破点之一是,从传统山水画中吸收营养,然后在画面中赋予现代品质,将画家自身的情感意趣自然与画面的构...

  • 清初大画僧石谿(1612一1692)

    名画欣赏 石谿俗姓刘,是一位很有名的明未清初的山水画家,他是“ 清初四僧 ” 之一,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

  • 增加人生无限可能,享受更美生活

    征途难免走进岔路口,人生难免遇上错与对!突破你的因果障碍论,突破你的所谓宿命论,突破你的人生不信论!让更多的奇迹呈...

  • 临石涛

    石涛,号大涤子,清湘老人等。是清代四僧之一 。他的绘画风格最为多变,技法丰富。在绘画史上是最有创新意识的画家,影响...

  • 睿哲信息亮相香港电子展,与世界前沿科技相逢

    创新与未来相逢, 深入科技,深入香港, 四月,3000多个参展商从世界各地汇聚, 以他们突破性的创新, 一起约见属...

  • 清四僧之髡残

    髡残是清初四大高僧画家之一,三百多年来,髡残一直以其人品与画品并重的高华之气,影响着画坛,成为画家心目中的丰碑。髡...

  • 善财—第10期拆书训练营—进击之树—第12次作业

    I What一个创新的思维导图 Why为突破思维的束缚,又不脱离自己的现实与爱好 When当思维需要突破,或者创新...

  • 山水画家王光辉浓墨重彩显神韵

    王光辉先生是一位注重创新不断突破自我的实力派画家,他创作的山水画浓墨重彩厚重自然显神韵,其作品在全国大赛中...

  • 雄浑古拙 寄意辽廓

    袁凤文 中国水墨书画院院长——评杜中良的山水画艺术 杜中良的山水画作品在继承与创新的实践中,显示出其不同寻常的艺术...

  • 职场中的创新与突破

    换工作有两个半月了,昨天听了一段老板的演讲后,又一次反思和回顾中,发现仅仅两个月,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真的变了很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清四僧山水画的创新与突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ctb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