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土匪媛
很多年前,《卧虎藏龙》刚出来的时候,我去看过。印象最深刻的2点,一个是李慕白和俞秀莲之间隐忍又克制的成年人的感情,另外一个就是章子怡那凌厉、尖锐、带着刀锋一样清冷的眼神。

我不是电影发烧友,更不懂如何以专业影评人的眼光去看章子怡的表演,但李安的那部电影,对于一个仅出于爱好的吃瓜群众我来说,仍然觉得震撼。
习惯了国产影片里表现感情的那种撕心裂肺式的表现手法,突然遇到李安这样的电影语言,真的是感觉全身心的舒畅,走出影院,那么多年来,想起这部片子,还是意犹未尽。
多年后,我因为个人原因选择辞职回家,调理身体准备好孩子,历经艰辛后再经历怀孕生子育儿,有长达4年的职场空窗期。在此期间,我开始去看李安的那本《十年一觉电影梦》,这是别人根据对他的访谈整理的自传,我从李安的自述里品出了我要的鸡汤来。

喜欢李安的个性,他最可贵的不是他的天赋和才华。而是他在声望已经达到行业金字塔尖的时候,仍然保持了可贵的本色。他有过长达6年的赋闲在家时光,几无成就,为了谋生去做过看护片场设备的临时工工作,因为面相斯文,气质绵软,被围观的彪悍的群众欺负过。
而多年后,当李安已经贵为国际一线大导演时,仍然因为他的“温柔”,看似软弱和不在意而被在大陆出版他自传的出版社“欺负”过,援引一段资深娱记孟静(公众号孟大明白)对李安的一段描述:
那个出版社没什么钱,还想拿李安赚钱,他们没为李安准备车,每天李安带着自己的老助理打车跑遍北京城。期间田壮壮以私人名义邀请李安去北京电影学院做讲座,替李安备了一天的车,他才不用在街上四处招手拦车。
然后又没车了,出版社让我帮忙联系了《艺术人生》去做节目,同时又让他去《鲁豫有约》,这两个节目录制地点都巨远,我记得好象是八大处。《艺术人生》节目组都是女编导,心疼李安,说再管他一天的车,结果也因为这辆车, 她们扣着李安一直录一直录,就算说那边飞机要误了,还打保票说可以送他走VIP通道。出版社又把李安发到天津和湖北(印象中是湖北)两地去录我都闻所未闻的两档节目,一个好象还是什么男人女人之类的情感节目。这其中的玄虚是这种节目会私下塞好处给联络方,感觉李安就这么被卖了,还没卖出一个好价钱。
他还是不声不响任劳任怨地被摆布去了外地,又是没安排车,让他打车去火车站。一个为了看他跟我一起去采访现场的女记者都快哭了,说:他们怎么能这么欺负李安?
孟静猜测,“我想因为李安把时间和心思用在了电影上面,无暇也不在意自己身为国际大导是不是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李安的个性,他的本色和简单,他对电影偏执般的专一和专注,深刻得影响了刚刚踏上演艺之路的章子怡。

这是章子怡的幸运,第一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让她打开视野,找到拍戏的感觉,又在张艺谋的指导下坚持大荧幕发展而没有走电视剧快速成名,快速捞金的捷径;第二部电影就踏上李安的国际列车,随着影片问鼎奥斯卡,章子怡也一举奠定在国际影坛的中国女星地位。
但仅仅幸运,去解释章子怡好到不可思议的资源是苍白的,更是不公平的,接下来,我们将梳理,她在和李安导演的合作中,她的炼狱般的成长。(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