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书籍和文章中,我们常见到“刻意练习”这四个字,这是一种从新手通向大师的路径。“刻意练习”,从字面上理解,是“故意而行,为了获得熟练技巧,用上全部心思、经常进行某种动作”,是一种有目的的练习。
只要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无论你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无论你是否有“天赋”,你的梦想都可能实现。
天才存在吗
莫扎特4岁开始学钢琴,6岁在欧洲进行巡回演出,他的才能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了大量刻苦的练习,他的父亲甚至放弃了宫廷乐师的工作,全力培养他。
2014 年,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招募了 24个年龄为2-6岁的孩子,组织他们进行长达数月的训练,目的是教他们如何通过声音来辨别钢琴上弹奏的各种各样的和弦。完成训练之后,所有孩子都培养出了完美音高。
天才是训练的产物,无论基因遗传在“天才”取得的成就中发挥着什么作用,他们和我们一样,大脑和身体都有适应能力,只是比我们更多地利用了那一能力而已。
这种关于人类潜力的新思考方式,提醒我们自己拥有更大的力量来掌控自己的人生,但我们却从来没有意识到。潜力好比可延伸的血管,能够通过我们一生中经历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来创造。
弄清三个概念
在了解刻意练习的定义和特点之前,先理解三个概念:有目的的练习、大脑适应能力和心理表征。
一、有目的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定义明确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根据小目标制定具体的计划,可以有效地引导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适时的反馈可以让我们来辨别在努力做得事情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以便对应的练习来提高自己。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要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当前能力范围的事情,因此,它需要人们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
二、大脑的适应力
大脑就像肌肉,越练越大,越练越好用。
如果你足够多的做某件事,你的大脑会改变某些神经元的用途,以帮助完成那件任务。
一个人遇到的挑战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大脑中的变化也越大,这种变化也会作用于身体,让我们的身体主动去适应。
这个原理,让我们明白了大脑的适应能力是无限的,而我们的潜能也可以无限扩展或被创造的。
三、心理表征
所谓心理表征,指的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视觉形象。例如,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马上便会在脑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那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他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建立心理表征,有助于找出规律、解释信息、组织信息、制定计划和高效学习,它是刻意练习中的重要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