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茧》第2章 调研 10

作者: 橙黄茧香 | 来源:发表于2022-05-22 10:37 被阅读0次

教授边走边说:“这些树叶,可用来标本,我现在发现这松林之中,竟杂生有许多不同树种,你看那是柘树,这是乌桕,还有哪,是枫香!”我顺着教授手指,只瞅得眼花缭乱,但所见树木在我眼中差不多全是一个模样。

这时,我们正穿越松林向山腰行进,周围树木随着上行,变得愈加高壮粗大,各枝条上,缀生许多的绿絮丝绦,我很是好奇,再教授问道:“教授,这些树上生长的绿绦是此什么?”

教授抬望一眼,回道:“这些绿丝绦又叫树胡子,也有叫作女萝、松落、海风藤、山挂面等名字的,它是一种地衣类松萝科植物,是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对环境污染非常敏感,长着这种树胡子多的地方,表明那里空气非常纯净,没有任何污染,因为一旦空气污染,树胡子是不会长出来,但华中区域密林之中极少见到如此景象,我上次看到如此大面积的树胡子,还是在西藏林芝地区密林考察时,这里得见,真是神奇。”

与支书一起走在前面的组长听闻教授所说,侧脸问支书道:“支书,这云雾山平常怕很少有人上来吧?我看这里完全是片原始林区,估计从没遭受过什么人为采伐破坏。”

支书忙道:“居住三道山周围的人,对云雾山都很敬畏,传说明朝黄茧绝迹,便是那山神显灵,告诫在此聚居猎户,应敬山尊林谨取慎猎,今时谣言又起,传那痴疯病生发云雾山,同是山神显胜,警示人勿扰山,故古往今来,当地人都对这云雾山远敬避之,再者这云雾主峰,常年云雾缭绕,山路难行,确极少有人愿意前来,也就更谈不上采伐破坏了。”

我好奇心又起,刚想开口发问,鼻子又一阵过敏,急打了三个喷嚏后,才向支书问道:“支书,村民们现今不再上山拾柴吗?”

支书侧身摆手道:“村民们不愿过河拾柴,一是敬山、二是麻烦,只是多在村南山坡捡拾,去年扶贫工作组为解决村民拾柴生火不便,防范用火安全,还专门给黄茧村每家每户赠送了一套户外太阳能加热器,极大解决了村民们日常烧水煮饭的需求。”

听支书说完,教授温和接说:“老山橘子于此生长,看来正是得益于这里优质优良的生态环境,此真乃黄茧村发展之大幸。”

穿出整片松林,继续向山腰攀登进发,山路逐渐陡峭起来,支书放慢了脚步,不断嘱咐我们注意脚下安全,我仍跟走在队伍的最后,这时我还在执行组长交给我的一项特别任务,便是记录好进山线路,以备后期工作组走访重用。

这时周围全是些一人多高的灌木,行进路线也由之前直线缓上变为之字攀爬,就在众人费力上登之时,忽听教授发出两三声惊叹,他伸手遥指,只见前方又见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组长惊问:“老师,这树林看起来全是桑树呀?”教授点了点头,向前疾行而去。

众人随教授来到树林前的一棵大树下站定,只见这树直径一米有余,高二十多米,教授从树身剥下一小指甲块大小树皮,后在树皮处,用指甲来回刮擦,只见慢慢有细密白色汁浆开始渗出,教授将树皮搁置手心,向我们指说道:“这树皮厚结,呈黄褐色,具有不规则的纵裂纹,树皮出浆,也叫桑皮汁,可治外伤出血,这是桑树典型特征。”说完,教授望向支书。

支书接过话来,回道:“老人曾说,云雾山中有一片古桑林,原是金银环蚕生息地,不过明朝时,蚕茧消失,桑葚不结,应是此处。”

组长为人稳重,昨天也已见过那令人惊异的六株老山橘王,但此时仍为眼前所见惊诧,沉声问道:“教授,桑树真能生长得如此高大吗?记得自己小时候,每到四五月份,总爱在村头爬桑摘葚,吃得满嘴满身紫色水汁,那桑树最高的也不过就是十米样子,不像这里桑树一长都高二十多米。”

教授神情肃然,回道:“桑树自古产自中国,此处地貌奇特山恋绵延,又偏远闭塞,难为外人知晓来往,故山中物种闭环衍续保存完好,我们眼前所见,应是桑树一古老分支,其基因决定形体本身就粗壮,加之这里气候温润潮湿,空气中含氧量充足,树木生长愈加高大,再者,古时这里不知为何蚕茧绝迹桑葚不结,这一急变,必然影响桑树簇群,它们在长时间周期中完成自我进化,将自身长得更高更大,这样才能更好延续自身与保护树群,所以这片古桑树群全都生长得异常高大,其成形时间怕有数百年之久,结合黄茧地名由来,推想可能还早与山下那片老山橘林。”

教授这一番讲解,让众人都豁然开朗起来,我内心好奇,接话问道:“教授,桑树最长能活多久?”

教授答:“这种古桑树如果生长环境适宜,不被人为破坏,它本身是可以活到八百到一千年时长,目前,我们国内发现最老的一棵桑树,是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它已有1600多年历史,但像此地这样大面积生长的古桑树林则非常罕见,唯有一个地方曾发现报道,那是黄河故道边的山东夏津,没有想到今天能在这里亲眼得见,实为大幸。”

教授说完再次引得我们惊叹不已。

进入这片古桑林,越往里走,桑树姿态越是各异,有的并株而生,有的扭曲干拔,还有的倒地腐亡却卧枝新生,让人看后啧啧称奇,心生敬畏。

这时,支书将我们拦停下来,从他口袋中掏出一个古旧的百雀灵雪花膏盒,扣开盒盖,盒中装有一种黑色膏泥,异香扑鼻,支书告诉我们由此再往上去,就离山脚橘林渐远,会有蛇虫出没,必须提前防备,此时他手中所拿,便是当地村民自制必备的“山橘膏”,此山橘膏不光能驱离蚊虫,还能趋避蛇、蝎毒物,甚有功效,我们三人突然听闻,一时全都有些紧张,但见支书神色淡和,不慌不忙为我们在衣、裤、鞋、拐处薄薄涂抹,众人这才心神渐安。

我们接着在古桑林中向上登行,辛香随身持久不散,无见任何蛇虫近身。

相关文章

  • 《黄茧》第2章 调研 10

    教授边走边说:“这些树叶,可用来标本,我现在发现这松林之中,竟杂生有许多不同树种,你看那是柘树,这是乌桕,还有哪,...

  • 《黄茧》第2章 调研 12

    教授灰眉一抬,道:“陈想,你是个机灵鬼,正是那鱼。” 教授答复认真,三人都有错愕,全直勾勾盯望着他,教授看了看杯中...

  • 《黄茧》第2章 调研 4

    穿过巨松间缝,树后现出一条小道,我们几人沿着松间小道直行约有七八分钟,这时空气中飘浮着的橘树清香变得浓烈而馥郁,我...

  • 《黄茧》第2章 调研 8

    当时想到这,我脑中灵光一闪,青、宁两字结合一起,别有新意,就它取名青宁柑,庹磊得知这个命名,与其背后含义,完全认同...

  • 《黄茧》第2章 调研 9

    组长接过话头,细问教授道:“老师,支书刚才说得地方,确定适合种植吗?” 教授沉思道:“我推测三道山区域应该都适合,...

  • 《黄茧》第2章 调研 7

    这次发现意义重大,我欣喜若狂,小心翼翼进行了枝、叶、果全面采样,将其带回省城农科院详尽分析与研究,最后得出结果超乎...

  • 《黄茧》第2章 调研 11

    走出一个时辰,桑林开始变化,不同树种混杂,阴湿晦暗,有时抬头,遮天蔽日的枝叶让人几乎看不到一巴掌大的天,人行其间,...

  • 《黄茧》第2章 调研 6

    如此变化,将我原先安排规划一时打乱,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看到那里最真实的贫困,反而感召、激励、坚定了庹磊扶贫下去的...

  • 《黄茧》第2章 调研 13

    大伙纷纷摇头,教授接着说道:“那是野生珙桐树,它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

  • 《黄茧》第2章 调研 1

    第二天要早起走访调研,会后,我简单清洗了下,驻村两天来又忙又累,回房上好闹钟,倒头入睡,仿佛刚闭眼就又睁眼,还没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茧》第2章 调研 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rk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