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儿子早已背得滚瓜烂熟,近来总追着问:“妈妈,什么时候到七夕呀?我也想穿红丝线。”
这话一出口,倒勾得我想起儿时的七夕来。
那会儿一到七夕,我们这群孩子最盼的,就是躲在院角的眉豆架下——按村里老人的说法,这晚天准会下雨,是织女见牛郎时落下的眼泪;喜鹊会飞上天,在银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夫妻俩相会。而躲在眉豆架下,说不定能偷听着牛郎织女说悄悄话呢。
盼七夕的日子,总显得格外长。我们天天念叨着“怎么还不到七夕”,盼雨、盼听悄悄话,成了那段日子里最要紧的事,恨不得把日子掰着过。
总算盼来了七夕。天果然飘了雨,不过多是细细的毛毛雨,偶尔砸下几滴大雨点,便没了踪影。老人们说,是织女天天哭、年年哭,眼泪早都快干了。
天一擦黑,小伙伴们就隔着院墙互相吆喝,聚到一起,悄悄钻到眉豆架下,屏着气等着听悄悄话。
过一会儿,就有人小声问:“你听到了吗?”
立刻有人应:“听到了!我听到了!”那语气,仿佛真真切切听着了似的。
可再追问:“那他们说什么了呀?”
织女说:“……”
牛郎说:“……”
回答的人便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下文——其实呀,谁也没真听到什么。哪有什么牛郎织女的说话声呢?鹊桥相会,不过是人们藏在日子里的、最美好的愿望罢了。
如今看着儿子盼七夕的模样,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期待,倒和当年眉豆架下的我们一模一样。想来这七夕的雨、鹊桥的传说,原是一辈辈人传下来的念想——大人明知是虚妄,却愿意护着孩子的天真;孩子信着那美好,又会在长大后,把这份盼头讲给更小的孩子听。红丝穿不穿得成,悄悄话听没听着,原也没那么要紧,要紧的是心里那点对团圆、对温柔的盼,像眉豆架上的藤蔓,年年岁岁,总在七夕这天,悄悄爬得格外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