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2015年中国信保报告,全国36省市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简称“三责任”)平均投保率为76.4%。
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均保单只有0.6张,与国外人均保单5张以上存在较大差距。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保险密度为1144元,保险深度为3%。而在发达国家,保险市场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保险密度通常已达2000到3000美元。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人均保费尚不及发达市场的十分之一。
通过这两个数据(数据来源仅作参考)可以赤裸裸的看出了车险的投保率和人寿保险率的区别,大家愿意给车让保险就是不给人上保险,究其原因是什么呢?值得反思。
大家买车险的目的无非就是转嫁风险,当意外事故发生的时候,对第三者造成死亡或伤残的赔偿,可以不用自己赔,转嫁给保险公司。或当车发生剐蹭、损坏时维修的费用转嫁给保险公司,每年只需交几千元保费,就可以拥有百万保障。那我们通过一张表,透过车险看人身险。我们看表中,上车险基本险是必须要上的,不然不让上路,验车也过不了,基本险部分包括交强险和车船税,那对应的人身险就是社保-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医保),这是最基本的保障,解决最喝粥的问题。

我们再看商业险部分,有车的人都会给车上足第三者责任险,至少50万-100万起步,为什么要这么高的保额,就是因为基本险里的交强险赔付太少,自己全责身故赔付11万,根本解决不了发生意外事故时的风险赔偿,如果不买足三责险,对家庭经济的冲击很大。而人呢?大家忌讳谈死亡,所以就逃避,逃避的不是保险,是自己万一发生意外身故或全残风险,把本属于自己的那一半责任压在另一方身上,三责险是对损害对象第三者,而意外险和定期寿险对应的损害对象则是家人。

车会损坏所以有车损险,车坏了要修。人也会“坏”-会生病,生病要不要治呢?那我们有没有准备好应对重大疾病风险的钱呢?银行账户里有没有存上50万、100万,如果没有钱从哪来?如果有自己用了,本属于家庭共有的,那其他家人发生风险钱被自己消耗了,家人怎么办?
大家对车想的很周到,玻璃险、划痕险、不计免赔、车上人员乘客险、盗抢险等,基本上全险,为什么全险,因为爱车,因为不想自己花钱,因为花小钱可以办大事,花小钱买大钱。相对应的人身险别说是全险了,单一的重大疾病保险就要考虑来考虑去,不是回家和老婆商量就是要货比三家,比完以后还要等到生日前一天买,再者就是自己不会生病,这是保种心态,总想着保险业务员会从他身上赚取些佣金,没想到保险业务员操着他一家的风险,真是拿卖白菜的钱操卖白粉的心啊。
其实只需问自己几个问题,无须逃避,逃避风险也一样客观存在。从表中看出每一险种都相对应于我们不同的人身险,最重要的是全家全险。最后可以问自己车重要还是那个开车的“人”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