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接着聊圆明园,本篇重点说圆明园四十景之“汇芳书院”。
汇芳书院位于圆明园的西北角,是一个由山溪汇合而成的半岛,在紫碧山房之南、鸿慈永祜之东,东、南、西三面都是湖水,与南边景点密集的九州相比,这里环境幽雅,静性怡人,是一组书院型园林。宫门外檐悬挂乾隆御笔“汇芳书院”,临水建筑有抒藻轩、涵远斋、翠照楼、倬云楼、随安堂等。乾隆对这里情有独钟,不仅常在这里研讨经史,也还让戏班在这里为自己演唱。
乾隆先后为这里创作了多首诗和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这里的喜爱,和他曾想在这里安度晚年的意愿。
据史料记载,这个书院建成于乾隆七年(1742),“汇芳”与唐玄宗时的书院名“集贤”是一个意思,都是指要聚集贤人的智慧,让自己成为一个卓越的好皇帝。乾隆九年,他做了御诗《汇芳书院》,序言:“阶除闲敞,草卉丛秀。东编学月牙形构小斋数椽。旁列虚亭。奇石负土争出。穴洞谽谺,翠蔓蒙络,可攀扪而上。问津石室,何必灵鹫峰前!”诗文:“书院新开号汇芳,不因叶错与华裳。菁莪耦朴育贤意,佐我休明被万方。”奇石负土争出,说得是书院入口处仿杭州西湖“断桥残雪”,用数十种造型各异的奇石建起的石桥。把盛唐书院的意、杭州西湖的景都汇聚于此,也可看出乾隆的用心良苦。
在“涵远斋”,乾隆还题写了一副对联:宝案凝香,图书陈道法;仙台丽景,晴雨验耕桑。上联既是在表扬自己是个爱读书的皇帝,也是在提醒自己要坚持读书治国,从书中获取历代治国安邦的智慧;下联则是告诫自己,深居宫中,不要被眼前的美好景象迷惑了,只知道欣赏美丽仙影,更要时刻关心百姓的农桑生活,民富国才能强。这不仅是他对自己的勉励,更是对子孙后代的要求。
乾隆二十一年(1756),他曾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诗句,在书院东南山前的小轩“问津”上写了一联: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表达自己将来老了,要在此安度晚年的意愿。越往后发展,乾隆的享乐思想越重,最终又投入更多精力和经费修了长春园,这里也只是他退休当太上皇后偶尔会光顾的一处小景观了。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