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不结婚以后会后悔吗?”,引发了深思。
个人认为,这件事情因人而异,具体说因个人的性格而异,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或者说在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父母的督促下,我相信大多数青年会在适婚年龄结婚,剩下一部分或者晚婚、或者不婚,今天我们来讨论不婚这部分。
我先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认为选择不婚的人,在今后人生的某个阶段是会后悔的。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传统文化的重重包围
人是群体性的高等生物,我们自嘤嘤落地至百年之后都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单独生存,而且自我们出生起便会被社会的圈子所包围,在我们幼童时期这是不能被选择的,在我们能够被选择的时刻,往往与原生的社会圈已经密不可分。如果选择不结婚,就要打破固有的思想观念,与所谓的习俗站在对立面,忍受身边人私下对你的讨论,这些如果都能克服,都能打破,那从各方面已经得到了升华。但是中国人都会有家庭观念,当然你会说我既然选择不结婚,何谈家庭。但是不要忘记,我们现在就身处家庭中,我相信当代大多数适婚年龄的父母都会催促子女尽快成家,即成家立业,中华传统文化又讲究百善孝为先,这又是不婚路上的一个重要“阻碍”。得不到祝福的漫长人生,真正的快乐与内心的烦闷可能就在一瞬之间。就好比《你不是真正快乐》中的歌词,“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
二、漫长人生,无尽孤寂
许多不婚主义者,用空余时间、全部财力用在物质生活满足上,环游各地、探索新领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体验进而改变对世界的认知,对人生价值的认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老去,亲人的异度相隔,对未知事物探知的欲望还能否撑起我们对生活的无尽热爱及希望?这个问题可能只有时间才是答案。当对世界探索的热情趋于平静,面对亲人的异度相隔,我们是否会产生一丝孤寂。当然有人会反驳,朋友、植物等一切赋予情感的事物不都在一直为伴,我们的余生在通过赋予情感的人或物上不是一样能得到情感的满足、精神的共鸣。我想说这当然是对的,但是我们唯独缺少了爱情、至臻亲情的永久陪伴,孤寂是相对的,人类的认知造就了这份独特的孤寂,因为爱情、至臻亲情是客观存在的,或者说是人类所能感触到的情感。如果我们从未发现,那就不谈得到,正因存在,所以孤寂。婚姻是爱情,更是亲情,这种只有伴侣才能造就的特殊情感,当我们缺少时,我相信大部分人在感受万物更迭时,不免会生出一丝凉意,那这份凉意能叫做后悔吗?
这仅是我个人看法,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我也相信,同时也祝愿,一些不婚主义者,能够一直遵循自己的内心,做到真正的不悔,这些人是值得敬佩的,因为他们达到了与当下社会的新平衡,这种平衡不单单是物质生活方面,更重要的是达到了一种文化的新平衡,正是因为这些不悔的不婚主义者,才让那些选择不婚同时又后悔的人,变得有迹可循。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觉得后悔,那就选择结婚吧,婚姻不受时间的限制,何时都不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