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有言:3岁看大,7岁看老。基本可以在一个人10岁左右,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品质的定性就可以预见孩子未来。会有人说这个太绝对,武断,但是综合各种原因而言这是非常有科学性的。孩子出去遗传基因后,更多的差异化来自后来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我个人认为最大的差异化来源于是家庭教育,所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家长是决定了孩子后天形成的最大原因。这就意味着了,每个年龄段,家长在扮演好父母角色的同时,要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
今日,想给大家谈谈,我是如何做的,今日分享话题是,如何给予一岁内宝宝安全感.
随着社会经济以为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了早教这一说法。那么,何为早教,早教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我认为所谓的早教应该从孩子胎教开始,胎教应该从胎动开始。这个时候的孩子会慢慢开始成人形,有自己的意识,慢慢听觉,视觉最终来到世界成为真正的人。
前3个月时,孩子的视觉还不够好,能见范围也是比较窄的,但是这个时候孩子的听觉是比较好的。而孩子从娘胎里来到世界上,换了一个环境,其实是需要适应期的。尤其对于剖腹产孩子,已经习惯娘胎温暖,安全的环境,突然一双手把自己捞出,然后置身陌生环境,任何人都会不适应,甚至害怕,这就是所谓的安全感。因此,相比顺产的孩子而言,剖腹产的孩子会更惊醒,易哭,更粘人。所以,如何让孩子有安全感在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分享一下方法(亲自实践有效)
一 多和孩子互动。
3个月内,孩子的睡觉时间是非常多的,所以孩子醒着的时候,就多给孩子说话,或者睡前讲故事,听音乐。(最好自己讲故事或者唱歌)因为你的声音孩子会记住,会慢慢感知原来这就是妈妈的声音。以后一听到你的声音孩子就会安心。
二和孩子变声交流,多带孩子出门。
3-6月又会是孩子的一个新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睡眠会相对变少,随着听觉的逐渐灵敏性和视觉范围的扩大,对于身边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这是孩子好奇心集中表现最明显时候。
针对这个时期,建议在之前互动的基础上,变声互动。所谓的变声即模仿,可以夸张的哈哈大笑,也可以变成小孩,老人的声音进行互动,但是都要以积极为主。你的言语在无形中给孩子传递了一种情绪,那么这种情绪当然是积极,欢快更多为主。其次,因为睡眠时间会减少,多带孩子出门,带孩子感知身边的花草树木,人鱼鸟禽,满足孩子的好奇同时也让孩子慢慢融入这些环境,无形之中孩子就会安心。
三让孩子参与生活,进行有意识的“学习”
基本6月后孩子会慢慢的长牙齿,由于长牙的原因,孩子会表现的有点烦躁,容易哭闹,甚至咬人。这是孩子的第一个口欲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对于咬这个动作是无意识的,或许只市是为了缓解长牙带来的不舒适。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磨牙棒,除了考虑实用性外还可以给孩子买形状各异,但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些东西育婴店都有卖。这也是能让孩子安心的一个小举措。这个时候可以就身边事物慢慢给孩子讲解,让孩子亲身体验,这是融入环境的重要举措。
四 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多触摸,多感知。
7个月后孩子基本都可以独立坐了,8个月就可以爬。我们家孩子爬的比较早,不到8月就可以到处爬了,但是有的孩子可能都不会爬就会走了。只要大方向是好的,就不用过于担心。
这个时候引导孩子开始变成生活的主角,有意识进行引导,多利用周边艳丽的事物进行吸引,让孩子自己去触摸,去感受。可以利用绘本开始让孩子感受,睡前的小故事可以改为睡前绘本学习。白天感知身边,临睡之前感受生活以外的美好。让生活和美梦都是美好的,增加对生活的信任感。
五 带孩子出门,就身边人和事物进行学习。
8个月之后孩子会慢慢开始说话,会用肢体语言更加强烈表现自己的想法。所以这个时候,更要带孩子出门,去感受这个世界,这个时候在孩子感受的同时,自己用语言,简单的语言给孩子讲述,让孩子慢慢习得。增加对生活和世界的关联,把自己逐渐融入其中。
以上是我在孩子1岁时自己的一些方法,会有一些局限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宝妈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