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代小说写作准备-03
有鉴于了南朝宋、齐两代都是因皇室内部自相残杀而导致国家败亡的历史教训,梁武帝决定按照“家和万事兴”的原则,努力营造“和谐皇家”和“五好家庭”的良好氛围,显然这个出发点是很好的,然而他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兄弟子侄等家人过于纵容,过于溺爱,为此甚至不惜损害制度法规。
然而梁武帝忘了,水满则溢,过犹不及。爱太多就不是爱,而是巨大的伤害。
他的这些做法造成了皇族内部的严重腐化和政治昏暗,最终的结果不是他想象中的“家和万事兴”,而是事实上的“家和万事休”。
梁武帝对其亲属的纵容达到了无限制、无底线、无原则的三无程度。
在用人方面,晚年的梁武帝更注重门第出身而不注重实际才能。
门第最高的当然是皇族。
他觉得,既然有他这样高水平的皇帝,那就必然没有低水平的皇族。
因此其兄弟、子侄大多被他委以重任,为他镇守各个重要地区,掌握实权,拱卫皇家。大军出征时的最高统帅通常也由皇族担任。
除了皇族,他重用的人大多是出身于世家大族。
在他看来,如果说士族是头,那么庶族就是枕头,永远只能被士族压在下面。如果说士族是弹琴的,那么庶族就只能是抬琴的,永远只能替士族干苦力活。
秦末的陈胜曾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梁武帝是绝对不相信的,他相信的是:王侯将相,必有种也。
然而现实却很无情——他所信任的皇族和士族几乎全都难堪大用。
这帮人吟诗作赋很行,治理国家却很不行;贪污腐败很在行,带兵打仗极外行。
据说当时有首歌是这么形容他们的:士族豪门,早已腐烂。十个贵族,九个笨蛋。还有一个,精神错乱。
然而梁武帝不信这个邪,他偏要重用这些靠祖宗吃饭的士族,文官大多是官二代,甚至官N代;武将大多是将二代,甚至将N代。
梁武帝自己培养的仅有陈庆之、兰钦堪称名将,而他们两人能够脱颖而出其实也是各有原因,陈庆之是他跟随多年的随从,算是任人唯亲;兰钦则是将门之子。
在陈庆之和兰钦死后,偌大的大梁帝国似乎就再也没有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了。——其实并不是真的没有,只是这些高手在民间,在梁武帝的统治下无法脱颖而出而已。
其四,吏治腐败。
梁武帝后期,贪官遍地,腐败横行,史书上称之“天下宰守,罕有廉白者”——所有当官的,几乎没有清廉的人。
到了这时也就是公元547年,八十四岁的梁武帝虽然年老,但依然牙好,胃口好,身体也很好。
他的八个儿子却只剩下了一半:老三太子萧纲、老六邵陵王萧纶、老七湘东王萧绎、老八武陵王萧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