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年,开了离家较远第二家店,由于巡店和运货的需要买了辆斯柯达。当时选车买车很快,去了店附近一家车行,选了辆后备箱比较大的车,惊喜的知道可以零首付,办好手续,一个月之后提车了。
买车的决定有些突发奇想,之前也没有做长远的拍沪牌计划。上江浙的车牌已比较麻烦,在车行提供的皖鄂粤几种车牌中毅然选择了我喜欢的粤。这车载着我们穿过人山人海也穿过高山大海,这牌伴着我们开第三家店,第四家店,也把我送进妇产科医院。
买完车不到一年,上海限牌更严了,早七点前下午三点后不能上高架。巡店更麻烦了,开始着手拍牌,店员丹丹男朋友小周好像路子很广,又卖钢材,又捣腾车子,还帮自己朋友拍的沪牌。买了两张标书,交给他拍,拍好收费1万,每次拍牌软件费收两百。收了1200大洋,标书次数用尽,1万块还没有交出去。深感跟沪牌无缘,只能起早摸黑牺牲午睡让斯柯达载着我和粤牌穿行在闵行和宝山之间。
18年换了学校,载女儿上学走高架比地下要快20多分钟。9月3号周一第一天到单位上班,我给老公发出的第一个指令是:这周末去买新能源车。当周五放学后去车行看车,各种讨价还价,交了新能源车的定金。
9月底,各种资料办理好,和老公带着儿女婆婆提着首付去签购车合同,买车的一直迷迷糊糊精神状态的销售员拿出一份高配的合同给我签,说中配合同没了,签高配也没关系。我们没给他继续扯淡,定好下周末再来签,提着钱袋离开。到下一个周末说合同还没准备好,再下一个周末同上。我的耐心用尽,告知销售这车不买了。后面销售微信电话狂来,均拒接。
19年前后近一年,我跟女儿早睡早起,在7点之前上高架,成为最早到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放学后在高架下慢摇回家,她或睡觉或做手机作业或跟我讲学校趣人趣事,车里常常飘出我们的笑声。我和女儿跟我们的斯柯达和粤牌一起找到了新环境的节奏,合作融洽。
今年3月老公告知我要拍沪牌,朋友推荐了据说是交大握有高科技拍牌实力的团队,包半年拍中,拍中手续费一万,拍不中陪2千损失费。我对老公的心血来潮不太感冒,不觉得有沪牌的需要,中牌后要换车,是一笔开支,这是我没有计划的支出——我的计划里只有孩子们的成长费用和家庭的日用开销。
上周末,我在宁波,老公微信告知已拍中,最近几天他忙于研究车、四处问询和试驾。这沪牌对于我,不过鸡肋。有了它,可能我和女儿每天能多睡一刻钟,晚上能早到家一刻钟,仅此而已。而这不是十分必要的“方便”却要花几十万去换取,对于双工资双儿女上有老的我们家来说显得奢侈了。
复盘几次买车拍牌事件,这几十万买回的教训是:做事要想长远,整体规划。要是15年拍牌自己上点心,找找专业团队会怎样?要是18年不那么急为了沪牌订新能源相信能拍中并去做会怎样?要是这次拍中日期提前一个月,那么国5就还能上沪牌,是不是就不用换新车?要是……
每个时间节点,都有可能遇到转机,少一点心血来潮,那么这种随遇而安可能更会心安理得一点。
买成长,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