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二月六日话题:一盏灯照亮晚行的路,一段话语点醒梦中人,一本书唤醒万千感慨。茫茫书海里,你还记得哪本书?就以一本书的故事分享自己的阅读史。
第一本触动我的书,当是英国作家伏尼契的作品《牛氓》。
那时候还在读中学,由语文老师介绍给我们的。
她说,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无论我活着,还是我死了,我都是一只快乐的牛氓。
她还说,无论我活着,还是我死了,我都是一个快乐的语文老师。
那时候的我,已经读过所有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作品,也读过琼瑶三毛还有席娟娟的言情小说。
突一下听到这样的介绍,还是愣了一下,心里留下的疑团:这本书真有这么好?
心里半信半疑的,有排斥,也有追念,似乎错过好书是一种罪过的心理状态。
。。
因为这位语文老师的原因,我读了大量外国名著,《牛氓》就是其中之一。
老师说,这是一位女作家,却写出了如此不女性的作品,她很是敬仰。
那时候,可能是因为青葱年少,对于这本书里描绘的东西,可能有些不太懂。
后来,读了师范,有机会接触到学校图书馆里大量的藏书。
因为家庭的原因,因为个人的原因,我心里有过一些压力,有一段时间,倍感沉重,有种寸步难行的维艰感。
语文老师说,读读《牛氓》吧,它能给你力量。
然后,我就又抱起这本书来读。
又读了一遍后,我才发现,原来,我和主人公真有些类似的特质。
为此,对语文老师发去了感谢的贺卡。
。。
牛氓源于哪里呢?
很多年后,读中外神话,才意识到,原来, “牛虻”一词,源出希腊神话,天后赫拉嫉妒丈夫宙斯爱上了少女安娥,放出牛虻来日夜追逐已化为牛的安娥。
再后来,读了西方哲学,又看到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自己比喻为牛虻,说自己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实行针砭,即使自己为此而死也在所不惜。
再回想这本书,伏尼契以“牛虻”为题目,并用它作为新生亚瑟的名字,意味着亚瑟将是一个坚定的反教会统治的革命者。
果然如此啊,“牛虻”是一个正面的形象,想到亚瑟,想到牛氓,眼前出现的就是,饱经忧患、意志坚强、机智勇敢的革命者的形象。
亚瑟为了革命,为了自己心中的向往,与女友决裂,与父亲背道而驰,坚守自己认真的方向。
。。
从毕业那会儿走上讲台开始,就经常手捧一本书进教室,大声为孩子们读书,是我坚持了二十多年的做法。
每学期至少一本书,多则三五本,每日里抽时间读给孩子们听。
教材里的知识点,考卷上的常错题,因为这个读书的原因,致使与他们的距离有些远,也使得孩子们成绩不太理想。
但是,我也没有试图做过改变。
同事们把那些题目一遍一遍地做,一遍又一遍地训练,考试成绩一直顶呱呱。
只有我自己,带着孩子们读书,而把这样的训练弃之脑后不予理会。
在我看来,那些一遍又一遍机械的做法,其实在损伤着孩子们的智力,我无法认同的做法。
做一题会一题,一题不做就一题不会,这不是我想要的理想的成绩。
。。
我理想中的优秀是怎样的呢?
我读书的时候,涉及到一些比较长的句子,会写出来,或者投影出来,让孩子们进行断句,提升孩子读书的能力。
涉及到一些特别的句型,也会出示出来,让孩子们练习,即用即通的练习,使得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知识板块掌握的很不错。
只有课本里的词语,必须要花费一些力气来练习书写才好。
除了词语之外,教材里的其他内容,几乎没有再花费时间去处理。
我相信,读书对孩子是有好处的,开阔孩子的视野,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语感能力,篇章构思能力,都会有所提升。
毕竟,读过的书,会成为他们营养中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
为此,我情愿也做一只牛氓,为孩子的未来奠基,为孩子的未来构筑夯实的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