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90后和00后们,打趣我们6070后这一代人,把“生活和活着”弄不清楚,是没有生活情趣的一代人。
比如吃饭,我们就觉得一天三顿:早上,稀饭馒头包子或者豆浆油条;中午,米饭炒菜,有荤有素皆可;晚饭,就是吃面,不是有句话说“没有什么不是一碗面不能解决的。”
这种吃饭模式,成了从父辈传下来的一种机械性为了“活着”而进食的规律。
我们6070后的人,都经历过艰苦岁月,对于肚子“饿”,有很深得记忆。觉得有饭吃,能吃饱就是幸福。
所以“吃饭”的概念都是要达到一个“饱”的程度。否则,不会放下碗筷。
可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们,对此提出“抗议”了。
我家里儿媳妇常常调侃“生活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进食,而是要有情调和意义。”
一时没有弄明白,心里虽有抵触,但是做法还要跟上时代,不然,这代沟怎么抚平。
于是,我做饭菜的花样比以前多了,也应他们的要求去网上搜新的菜肴尝试着做。不再为了吃饱肚子而做饭,做的饭菜也有新意。
以前,我盛饭都是一人一碗,害怕他们吃不饱,除了小孩子是半碗。
经过儿媳妇说的“生活论”,我再给家人们盛饭都是松松的大半碗,把慢慢品菜的口味,作为吃饭的重点。
尽量让吃饭,不再仅仅是饱腹,而是“品”,能在一日三餐吃出情趣和气氛。
说到生活情趣,我们确实不能和年轻人比。虽然很欣赏他们的情调,但是做起来却放不开手。
每到周末,年轻人就带着孩子去找个地方旅游打卡,哪怕只有一天,也要去个能围炉煮茶的地方坐坐。
我们就觉得,花那钱干啥,喝茶家里有,坐家里不一样吗?
和年轻人出去过几次以后才发现,还真的不一样。
首先是环境,家里喝茶,坐在空间密闭,四周除了玻璃就是没有温度的墙里,都谈不上享受。
其次是心情,环境影响心情。
心情不好,再好的茶和茶具,都达不到“微风吹面,沐浴在大自然中”的轻松感觉。
最后,才谈得上享受生活。
“生活是用来享受的,不是用来消耗的。”
我学会了这句话。
已经过了半辈子的人,不再买房买车,不再焦虑子女生活,好好感受一下,曾经羡慕别人的清闲和优雅,找个清净的农家乐,带两本自己喜欢的书,沏一壶茶,坐在那里慢慢品味。
我仿佛才找到生活的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