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这阵子写了好几个爱读书的老师,就有朋友问我:“你这是准备要写成系列了!”
想想也是,河南教师读书会的朋友,一道共读的朋友,新网络师范学院的朋友,南明网络师范学院的朋友,河南杏坛网研社的朋友,还有萤火虫的朋友,喜悦说写的朋友。
这么多的共同体,每一个团队里面都存在着一大波的爱读书的朋友,写成一个系列也未尝不可。
那天为什么会写出来炉中煤班长的文章呢?还不是因为他在管理群发了一张自己书房的照片儿。
当时看到这张照片,我说他是在拉仇恨,之后想起那个佳丽三千的对联,就不知不觉得开始书写了。
接下来写于德明老师,也是神交很久的人,线上,线下,都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下笔也不是难事。
第三位党老师,主动请缨,也是交往很多年的人,目睹她的成长,感慨多多,钦佩加关注,写起来更加容易。
第四位,党老师说,写写代老师吧!
想想也是,很多篇关于读书的文,都写到了徐老师,关于难忘的人,写到了党老师,代老师作为读书会的龙头老大,还的确是没写过呢!
2
第一次知道代老师的名字,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因为是人生版的作者,接触时报的机会多,看到代老师的名字也就多。
真正和代老师的接触,是在2006年,感觉是在那个时候,代老师负责书卷版,那个时候发了好几篇读书笔记,还有图书推荐,感觉着是一位很认真,很博学,很儒雅的人。
再后来,有了读书会,成了读书会看大门的,和代老师有了更多的接触,一个谦逊的,低调的,内敛的,睿智的,幽默的,随和的形象,就定位下来了。
因为形成了一个小团队,每个人似乎都会把这块工作中的小故事进行展示,这又让我看到了一个包容的,宽宏的,豁达的,亲切的,生活的大哥哥的形象。
因为身居时报,代老师引领着读书会的行走方向,每一次的提议,都会拿出来给我们协商,尊重了每一位管理者的认识。
3
读书会线下活动,每一年都有一个关键词。
作为资深编辑,代老师对读书的引领,很是精准。
在一年来的读书会会员的作业中,能够敏感地捕捉到一些风向,从而提炼捕捉,成为这一年的关键词,参与的每一位读书会会员,都会在这个关键词里,梳理出一年的读书学习行为来。
这一点,每次想到这个关键词,对代老师的那种知性认识,就会上升一个台阶。
每一次,看到代老师在微博上,朋友圈,还有读书会群里推荐手中拿到的新书,心里就特别的兴奋。
早期的推荐,基本上是经典书籍的重印,很多书都读过的我,每一次说读过,代老师都会有一些小难过的表情。
如今,推荐的新书,都是当下新作者的书,每一次我都表示遗憾,并表示出想读的愿望。
这时候代老师就会很欢喜,推荐的书得到反馈,那是一种极为令人振奋的事情。
代老师是读书会的风向标,推荐的书,读过的书,都会引领着一批又一批老师购买阅读。
4
作为下属,犯过一些错误。
对于群里代老师请来的一些大咖,我这个小字辈居然不认识,在一次清理人员的时候,给请出去了。
这做法,让代老师哭笑不得。他费了极大功夫请进来,我却不知轻重给赶走了。
但事情已经发生,没有回转余地,只有挨个再把人请进来。
最后还有几位,代老师给了联系方式,要我自己解决。
那段日子,对我来说,可谓是水深火热。
事到如今,每一次群内清人离开,我都是如履薄冰,唯恐一个不留神,又把哪位大咖给请出去了。
很多次,面对申请进群的老师,我一遍遍地重审进群要求,居然可以做到申请十多次才得以进来的局面。
对此,几位管理员啼笑皆非,笑成我是黑脸门神。
不过也再次印证了,读书会千人群的严苛制度。
5
一晃,读书会发展已经经历了十个年头,时报社对读书会活动的关注,从一个人的事情,上升到时报社的事情。
这无疑是一种肯定,肯定大家伙儿的付出,肯定读书会发展势头的喜人成绩。
代老师的公众号,有了视频号。每天,看到他在视频上发布一些书籍,我就会一再重新审定,这本书我看了没有,没有的话,就赶紧去下单。
如今买新书的机会,多是依据代老师的宣传而来。
读书会十年,要结集出书,这是一件大事,代老师和伙伴们加班加点在忙碌着。
想到不久的将来,书写着河南教师读书会的书籍,就会拿到手中,虽然只是一个守门员,心里也依然充满了激动和自豪。
读书会有代老师,就好像鱼儿有了水,鸟儿有了天空,花草有了根一样,充满了希望和朝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