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M说,她最近很痛苦,正在纠结要不要辞职。
她入职这家公司刚满一个月,如今实习期还未过,不知道她为何有了辞职的想法。
M说,最近自己工作比较忙,经常加班,却没有效率,组长又催的急,心里压力有点大。
再加上这家公司给的底薪很低,又不是自己想从事的岗位,所以很痛苦、很纠结。辞职的念头已经有两周了,就是还没有痛下决心。
M研究生学历,大学读的专业是国际贸易,研究生读的专业是农业管理,毕业后在一家教培机构做了一年的英语老师,也有英语教师资格证。
因为双减政策的影响,她所在的教育机构裁掉了很多员工,很不幸地,她就是被裁掉的人之一。
我一位在某公司人资部门工作的朋友闲聊时和我说,她在网上刷新简历的时候,看到百分之八九十的求职者都是来自教培机构和房地产行业。
他们的工作履历和经验,以及在工作中培养的某些专业技能,随便拎一条出来,就能碾压很多业内专业人士。
可是,公司该不要还是不要。
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出现饱和状态,一个人即便是拥有高学历,也很难找到一份合适或者满意的工作。
疫情、双减、房地产行业的寒冬,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就业形式越来越困难。
双减政策出来以后,M也向其他单位或者公司投递过大量简历,可都石沉大海。
我问她既然有证,也有工作经验,为何不考虑进入学校当老师呢?
她说,之前也往学校投递过简历,但是大多数学校都要求专业对口,或者师范类院校毕业,光这两点,她就被卡在门槛之外了,更别说其他。
我问她,如果真的要辞职,有没有想好以后要干什么。
她说,想要做一些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比如,去一家小的国际贸易公司上班,虽然辛苦点,但是挣得钱还可以。
“据我所知,在国际贸易公司上班的话,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还经常倒时差。就算现在不觉得辛苦,再过几年呢?进入这个国贸行业或者公司,有没有考虑过以后的发展?”我问道。
这些问题让她沉默了。
她不是没有考虑过我刚才提到的问题,只是没有深入细想而已。
目前在这家机构,她是管理学讲师,这也是和她专业相关的工作。我问她,她想辞职,主要是对这个岗位不满,还是对薪资不满
M说是岗位,她其实还想要继续教英语,她本人还是蛮喜欢英语的。
“既然这样,那你当初应聘的时候,为何不应聘英语岗呢?是当时公司不招(英语岗)还是?”
M:“当时管理学讲师和英语教师都在招人,人资问我想选择什么岗位的时候,我下意识里就选择了管理岗。”
我:“你不是喜欢英语吗?为何不选择英语呢?”
M:“我怕他们不要我。”
我:“为什么害怕呢?其实你心里清楚,就算你有一年的英语教学经验,也有相应的资格证书,然而这个岗位终究和你的专业并不匹配。
哪怕以后你有跳槽的打算,也只能往英语的方向走,要么是在同行里换一家公司,要么是再次去应聘学校。
可后者成功的概率很小,之前的经历也让你清楚这一点。而前者,换一家公司的话,无非多拿点薪资而已。
万一到时候国家在专升本上再来个“双减”,失业的一幕将会再次上演,那时候再就业,工作经历和专业的不匹配,足以让你欲哭无泪。
你当初看似下意识的选择,其实早就经过了你内心的一番’深思熟虑’。
现在,说到底,不是这个岗位匹不匹配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的问题。
入职的这一个月,足够让你对这家机构有一定的了解,你觉得以自己当前的学历、经验等,应聘这家机构的英语岗绰绰有余。
如果你应聘了英语岗,你就不会像刚开始说的,工作那么辛苦,也不会面临这么大压力,更不会对岗位不满意。
不知我说的对吗?”
M点头如捣蒜。
我继续帮她分析:“你看现在已经带课的管理学老师们,哪个没有经历过这一段难熬的时期?他们的学历远不如你,却都能静下心来把教材吃透,你的学习能力和定力,加上专业一致,难道还不如他们吗?”
M自然否定。
“练课、磨课、备课等这一过程,确实非常辛苦,可是,等你熬过这段痛苦期,以后就会轻松很多。
而且,每过一年,你的经验都会随之增加,以后课时费也会慢慢往上涨。
到时候,如果这个行业不面临双减,你不想这么辛苦的话,也可以考虑做兼职,收入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关于辞职这件事情,你要考虑清楚。要先问自己为什么想辞职,把首要原因列出来,之后再找次要因素,并逐渐对它们一一分析。
不要让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过多时间,否则,只会不断内耗自己。而内耗的时间越长,你就越痛苦。”
M对我说的话表示肯定。
其实,我知道,这些道理她都明白,但有时候难免当局者迷。
而这些,我都经历过,曾经困惑她的地方,也让我纠结过、挣扎过,痛苦过。
有句话说得好:“当初是什么拯救了你,你就拿它去拯救世界。”
希望我的经历能让别人少踩一些坑,也能帮助更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