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善用隐喻或比喻吗?
隐喻不仅是语言中词汇的问题,还有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
而隐喻或者比喻的过程,就是化繁为简的过程,就是从难到易的过程,就是提升语言能力和语言魅力的过程。
1.桥梁
表达高手,都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个简单化的桥梁就是比喻。
第一种比喻技巧是: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比如,“家庭的重担把他压垮了,就连父母那里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断了。”
这句话里面,有两个比喻,会让我们对他的情况感同身受。第一个比喻是把抽象的家庭的重担比喻成桥梁,用压垮来形容;第二个比喻是把抽象的父母亲情比喻成救命稻草,用断了来形容这种亲情中的间隙。
这种话读起来,非常有画面感,非常能激发人的情绪。
再比如,“45岁失业,把他逼入了死胡同。”45岁失业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怎样把它具体起来呢?用死胡同来形容,人们一下子就感受到那种无路可走的感觉。
抽象的东西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它不可感知。
如果你用一个可感知的,又有相关性的东西去形容它,表达的局面一下子就打开了。
对比几句话:
“这件事我想了得久。”
“这件事对我来说,十月怀胎。”
“他非常会说话。”
“他路你说话,如沐春风。”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感觉了。
我们继续往下挖。
2.空间比喻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空间是我们每天接触的东西,所以空间型比喻是非常常见的。
比如,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别人劝你的时候,往往会说:“朝前看。”
遇到挫折跟方位的朝前看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为什么就能理解呢?
原因在于,遇到挫折在时间上已经是过去式了,所以,朝前看是时间维度的指向,我们就能理解了。
再比如,我们在形容情绪时,会说“我今天的情绪非常低落。”为什么情绪会用高涨和低落来形容,我们就能迅速理解呢?但如果一个人跟你说“我今天情绪有点问题”,你可能会想有点问题是什么意思。
这么形容,我们其实是在用身体的高低姿态,来比喻情绪好坏。
比如一个人很雀跃时,他的姿势是非常挺拔的,他还可能会一蹦三尺高。但是,如果一个人很消沉,他可能会垂头丧气,弯腰驼背,或者趴在桌子上,躺在床上。所以,这种真实情境中的经验,让我们会用空间上的高低来形容情绪。
除了情绪,还有官职、权力、待遇等,我们都会用高低来形容,就能让对方迅速地get到你说话的要点。
3.文化的隐喻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习惯;不同的文化习惯会产生不同的隐喻。
比如,“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其实来自于工业革命后的欧美。我国古人对时间的形容,多以流水、落叶、白发来形容时间流逝,一去不复返。
但是,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影响下,我们会说“我在这件事情上花了不少时间。”“他值得你花时间吗?”
这种文化影响下的表达,也是让表达更简单的方式之一。
比如说:“工作这个概念在现代西方文化下发展形成,提到它,通常就联想到工作所花的时间,时间被精确地量化。因此,人们习惯按照小时、星期或年份来计酬……在我们的文化中,‘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体现在许多方面,如电话信息费、计时工资、旅馆房费、年预算、贷款利息……”
类似的文化性表达还有很多,比如在背单词这件事上,你两势均力敌;在干饭这件事上,你两棋逢对手;在对有智慧的人的形容上,我们会用管仲、乐毅、卧龙和凤雏等等。
总结一下,比喻不是小学必考的修辞手法,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工具。认清它的本质,你才能在表达上多增加一个武器。你看,用武器在比喻工具,你是不是感觉比喻更厉害了呢?这就是比喻的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