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叮当妈妈,自我成长,科学育儿。
最近刚刚开学,很多家长又要开始头痛了,因为很多孩子都有厌学、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我常常看到身边很多家长朋友聚在一起抱怨,孩子好像是在为我们学习,非常的不情愿!孩子一玩手机就兴致勃勃,一看书就哈欠连天!孩子对学习应付了事,却对喜欢的明显狂热追求!孩子做事拖拉磨蹭,需要时刻监督催促!孩子意志力薄弱,遇到难事只想往后退!孩子懒惰散漫,做事容易分心!
是不是孩子的本性就是爱玩、爱追明星、爱打游戏、不爱学习,做事拖拉磨蹭,硬要家长推着往前走呢?很多家长都是和孩子讲道理,讲未来,嘴都磨破了,孩子也无动于衷。有的孩子甚至和家长说,我长大了不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我就只想做个普通的人,我做一般打工族就可以了。我们都知道,家长的类型多种多样,孩子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不能一刀切,教育孩子成长也没有一把万能钥匙;我们也不能把能否进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
不过,有一件事是所有的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那就是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因为,不论我们怎么给他着急,孩子本身自己不想努力,那么他的学习和其他事情是肯定搞不好的。我们看到很多的报道说,孩子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孩子在家里整天嚷嚷着无聊,孩子大考之后会撕书,甚至还有成年人厌世,对所有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这些都是可悲的,那么什么是内在动力?如何才能激发起孩子的内在动力呢?
美国作家丹尼尔•平克在他的著作《驱动力》里讲到,人有3种驱动力。第一种,是来自基本生存需要的生物性驱动;第二种是来自外在的动力,即奖惩并存的萝卜加大棒模式,;第三种,是来自内在的动力,也就是内心想把一种事情做好的欲望,对孩子来说就是想要主导自己的学习、人生,并创造新事物,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世界变得更好的内在需求。
无数事实表明,第三种模式是最能激励人和调动人根本积极性的方法。所以,只有我们家长真正调动起了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孩子才能真正开始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家长的外在动力所催促,孩子才能从学习中体会到收获感、成就感、而不是痛苦感、抗拒感,孩子才能够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不言放弃。
在教育行业工作了12年,内在动力充沛的孩子,我还真的见过不少。据我的观察,这类型的孩子都是生活在家庭氛围轻松愉快,父母充分的给与他们自由,遇事不指责而是鼓励分析的环境之中。正是这样的家庭氛围滋养着他们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而这样的家长们正是做了最简单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培养了孩子的内在动力。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有一万种可能,而拥有内在动力,是最好的那一种。
其实内在动力是与生俱来的,你看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什么都想做,如果让他做了,他就会满心欢喜,充满成就感,如果不让他做,他就会嚎啕大哭。那既然内在动力是与生俱来的,可是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变成现在这样呢?亲爱的家长们,跟着我的思路仔细的想想孩子是不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呢?哎呀,不要乱动,快点起床,赶快刷牙,别玩水,要有礼貌,见人要问好,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玩具要收好,不要乱跑,好好吃饭……总算上小学了,妈妈又开始在旁边监督写作业,这个字注意结构,横要拉平,坐直了,不要乱看,口算太慢了,你到底有没有听课,怎么错这么多?你不会没关系,但是你态度得给我端正,知道吗?
殊不知,养成好习惯贵在坚持,破坏孩子的内在动力也是日积月累的。当然,没有哪个父母想要破坏孩子的内在动力,只是初为人母,初为人父,此心的急切,外加教育能力的缺失,盲目的用力,反而好心办坏事了。那么我们还可以让孩子的内在动力失而复得吗?当然是可以的。
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接下来叮当妈妈将用几次的分享和大家讲解如何找回、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欢迎关注我,或加 微2876 20833 ,期待与你一起自我成长,科学育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