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周四,出行第38天,回京途中第二天。
昨天我们就从成都出发返回北京,计划三天回京,中途没有旅行计划,因五一后上岗接孙子。为了避开人流,老公特意选了非旅游城市韩城入住,我们住的是韩城高速口的一个酒店,方便又便宜,没想到房间及设施都不错,今天一早起来看天儿好,我就查韩城有什么景点?发现有一个古村~党家村,想着今天的路程短,就决定去党家村逛一下,老公趁我参观党家村的时间去洗车了。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距韩城市城区9公里,离108国道1.5公里,离黄河3.5公里;党家村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即1331年,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
党家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因村中有123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个哨楼,及庙宇、戏台、文星阁、看家楼、节孝碑等古建筑,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宝”;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观景台看党家村
从观景台一路下坡,就到了党家村口,党家村参观游览标识很清楚,围着绕一圈,一小时左右就能参能完,人很少,这种原汁原味的村,我挺喜欢。
■节孝碑:
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建给党伟烈之妻牛孺人的。当年党伟烈新婚不久后,参加科举,在赶考路上染病去世,后来夫人牛氏守节尽孝一生,最终年老去世,后来她的事迹感动光绪皇帝,于是皇帝下诏赐给牛氏这座节孝碑,这也是党家村唯一一座由朝廷修建的碑。
党家村民居最基本的特征是“四和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党家村四合院的院基一般为长方形;门楼大多建在门房偏左或偏右方,华贵大气,称“走马门楼”;大门一般不建在门房的中间,即不开中门,党家村人有中门风水硬的说法。
■党族祖祠:
始建于清康熙38年即公元1699年,至今有300多年历史,是村中党姓人的宗族总祠堂。祠堂的作用是祭祀先祖和商议家族大事,在封建社会,祠堂是家族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也是权力的象征。
■长寿凳
在党家村党族祖祠大门口,放置着一条长凳,这条长凳是从一棵老树上劈下来的,凳面没有打磨刨光,也没有上漆,经岁月剥蚀,木头已露出了粗朴的纹理。两条凳腿,一条是木头做的,一条则用石碾代替,简单实用;这条长凳有300多年历史了,被称为长寿凳,到这儿的人,都会在上面坐一坐。
■旗杆斗子
祖祠门两侧的这个(下图),被称为旗杆斗子,考取功名的人将这些斗子视为荣誉标志,考取功名越大,斗子越多。
■翰林故居
这是光绪时期的翰林住所,是科举时代党家村唯一的一位进士,照壁上方是三重屋檐式,唯有高中一甲的进士才能获此殊荣。
因这地儿目前是属私人,今天主人有事不在家,没能入室参观。
■福字墙
在村的主要巷道上,在党家分银院的背墙上面有一个巨大的福字,人称福字墙。福字墙上的“福”字是精美的砖雕,在书写时特意把上半部分写成了两个鹤头,一个向上,一个向下,寓意福寿延年。上半部分连起来看又像是个“衣”字,使这个福字中同时有了衣和田,寓意有衣、有食、能长寿为福。“福”字高约1.2米,宽0.9米,字体为行草,造型特异,为书法精品。
福字墙院落建于明末,门楣题字是“庆有余”,曾经是党家村党家的分银院。北边正对着福字墙的那户院落,是贾姓入住党家村最早的一户。
保我一直没弄明白为什么是慈禧赐福?
■党家分银院
现在在分银院有角色扮演,借钱、还钱等,弄得挺有趣。
分银院的院子上空是系满铃铛的漫天网。漫天网密密麻麻,连鸟都飞不过去。楼梯出于防御考虑只修了半截。
■惜字炉
惜字炉是古人用于焚毁写有文字的废弃纸张的地方,是敬惜字纸,尊重文化,教育后人养成良好习惯的具体措施和表现。古人认为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即使是废字纸,也必须诚心敬意地烧掉。
■栓马庄
精美砖雕
■上、下马石,党家村每家门前都有。
■文星阁
■元代古井
这是村中最古老的一口水井,修建于元代,最早村民日常用水的取水之处。
■看家楼
看家楼建在村子中间,为砖砌方形四层阁式楼,高14.5米,可瞭望全村。看家楼傲然挺立,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感,它和文星阁、节孝碑构成了党家村的天际线。
■党家村随拍
贾氏祖祠
党家村的花馍是一绝
这小姑娘做得有模有样。
网红打卡墙
在去党家村前我俩先去了啤酒广场看黄河
以前这儿肯定是看黄河最好的地方,因周围绿化特好,有观景台,我们去时看见封上的铁丝网给弄坏了,随便进出,就随着路到了黄河边,一去才知道为什么封路,因这里太危险了,边上都在塌险,我远远拍几张相片意思一下,赶紧离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