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康之治
公元前1043年,周王朝的开拓者周武王姬发在位十九年后逝世,时年四十五岁。
随后,他的儿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但是由于当时成王即位时年龄太小,因此由大名鼎鼎的周公代理摄政。
多年过去了,成王也逐渐长大成人。这时,武王的其中两个弟弟,周公的哥哥,同时也是成王的叔叔辈的管叔和蔡叔不服周公摄政,于是联合殷商遗民武庚整天在成王面前煽风点火,添油加醋,说周公并不想还政于他,诬告周公篡位夺权。
然而,成王最终相信了管蔡等三人的谗言,最终周公不得已离开。后来误会解除,成王急忙召回周公并使得周王朝迅速恢复了生气。
姬诵在位后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不久,成王姬诵去世,他的儿子康王姬钊继位,是为周康王。
周康王延续了他父亲的执政作风,使得农业生产持续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四方少数民族纷纷来朝。
正是由于西周初年以礼治国、崇尚道德教育、实施惠民政策和严格执行法制的执政举措,才最终造就了中国历史上较早的盛世——“成康之治”。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康王后期,周王室逐渐显现出某些衰落的迹象,并最终发展成为了自周昭王开始的周王室的衰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