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记不清是谁说的了,可这句话我自从听到就没忘记过。每当写东西的时候,总怕有人走到我身后——那好奇的目光还没稳住,我就会快速地关上本子。或许去做点别的,或许就直接跟他说:“我在写东西,别看。”那时候的写作,几乎完全是自娱自乐,只会拿给最亲密的挚友看,一起分享我的小天地~是的,只有她理解我。
但博客打破了我这个习惯。有段时间,我常写技术博客,其中除了技术文章也不乏人生感悟。感悟类文章评论往往很丰富,于是大家一起讨论,褒贬不一。面对误解,我会激烈地和评论争辩,不说个明白绝不主动罢休。不知不觉中,我写作变得越来越注重细节的严谨性,希望被更多人理解。
有的时候,突然想写点什么,写出来没两段,就会突然觉得:这样写好像不对,肯定会被这样反驳的;这样写那种人肯定听不懂,这里是不是应该解释一下……时间长了,写作在不知不觉中变味儿了,我也越来越不喜欢写东西了,只是看文章,看大家的想法,日复一日。知乎、贴吧有了不少我的脚印,可我的博客却好久好久没更新了。
看东西有很多好处,最好的就是开阔眼界。每个人的心都是独一无二的小世界,使我受益良多。可看多了,每当看完一篇文章,抬起头,总觉得有些恍惚,就好像打完一局DotA,仿佛刚才的自己不在这个世界中,又仿佛自己所在的世界很陌生一般。久了,常被这种感觉所笼罩,我终于感到:不对劲儿了。
世界上没有唯一正确的价值观,兼听则明,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价值观是非常有益的。可每天都去看别人的生活与思想,怎么受得了?关键这还不是交流,而是一篇篇文章,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世界中去写的,这种思想的风马牛不相及,人的大脑根本承受不了。这种长期的举棋不定和无意义感,会渐渐形成习惯、形成精神鸦片。仿佛自己每天多懂了一点东西,但其实根本就是碎片化的思想,毫无意义。
更可怕的是,每天泛泛阅读带来的庞大信息量,并不能抗争人脑的规律——人的思想总是自然会想要个统一的思路的。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而自己做不同事情的思路也变得千差万别——这反人性的矛盾终究会带来自我性格的毁灭。
拉到全局的高度去看,社会上每个人的思想百花齐放,会生产出宝贵的思想资源;可社会上每个人都无限学习,进而充分认知到自己的无知而不敢发声,则会断绝思想资源的生产源头。如此一来,人不舒服,社会思想更会趋于消亡。
让写作回归单纯吧。
我不再过多阅读,把时间还给写作,在单纯的表达中整理自己的思想。我还年轻,什么事儿都只了解冰山一角,大千世界还等着我去慢慢看呢!但我以后只会以自己的节奏悠闲地见识这广阔天地,再不愿去不断搜罗让我难受的碎片知识。
如今的我,早已生疏了如何表达,写了改改了写,到底也只能写出这么篇极不通顺的文章。可好歹,我也动笔写了、也开始脱离一脑袋浆糊的感觉了。这绝对是好事,对吧!我相信,早晚有一天,我会找回自己的世界,也会找回那种行文一气呵成的舒爽。愿天随人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