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观画(十三)

作者: 晓地说 | 来源:发表于2024-12-29 13:47 被阅读0次

        冬 日 观 画(十三)

            ——立体主义绘画

    我们知道,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一种绘画流派,它主要追求的是几何形体的美,追求的是形式的排列组合的美。但它又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画面。在西方立体主义画派中,由于出现了巴勃罗 · 毕加索,乔治·布拉克和胡安·格里斯三位为代表的独特画风,于是便出现了西方现代绘画史上的一个叫立体主义的流派。

  这一个立体主义绘画的流派相对来说,它摒弃了对画面协调性上的过分关注,主要以冲突和扭曲的画面来形成一种绘画语言,与不强调寓意和内容的后期印象派和野兽派绘画截然相反,这一流派的绘画通常都有着比较深的隐喻或比喻性说法,加上其独特的构图形式,因此就被称之为“立体派”。这一时期,画家们运用暗哑的单色将物体简化,分解到同一平面,形成半抽象的构图,不同的物体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交织。画家们不直接描绘物体,而是通过几何图形进行暗示,观赏者也需要借住自己的理解和观察物体的本身。

  例如,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图一)这幅画就明确突破了传统的西方绘画的一贯使用的透视技法,转而创造出了一种异质的空间透视与组合技法。不是吗?画面中的人与物都不再是平面维度上的组合与排列,而成了立体维度上的另类想象与建构。其结果是,从侧面角度所画的一个人的鼻子,与从正面角度所画的同一个人的面庞,却被硬性地组合为同一画面。对于不具备立体思维的人来说,画面中的这些人与物都成了形态各异的怪物一样。

    例如,乔治·布拉克的《埃斯塔克的房子》(图二)这是他第一次完全利用立体手段去表现自然物。在这幅画里面,所有的自然物包括树木,房子,天空,道路,全部都是用几何的图形来表现。他将画面的空间深度地进行了压缩,使得整个画面看起来好像是被压扁了。画中房子形态看起来就如压扁的纸盒,平面中带着立体的感觉。这一种景物在画中的排列不按照正常的前后叠加,而是自上而下地推展,这样就有一些景物处在了画面的顶部。景物不分远近,全部都以同样的清晰度来展现出来。

    例如,胡安·格里斯,《咖啡厅中的男人》(图三)这是他通过几何的简化,将对象概括为几何色彩所形式的组合。在对这种几何形式精确描绘的基础上,用一套数学系统对画面的几何要素进行移动和错位。我们可以看到,在经过位移处理后的画面空间中,他对每一个局部图像碎片描绘的精确程度都是相同的。特别是在这幅画的面部区域,有一种各个组件,正处于变形过程中的感觉。

    《格尔尼卡》 这幅画也是毕加索真实地反映出了1937年4月26号的轰炸事件。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的一个古老的城镇和文化的中心,所以被德国视为轰炸的重点目标。这幅画也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名画。那天是周一下午四点半,德国战机在这所城镇上空盘旋了两个多小时,轰炸了两个多小时。虽说轰炸的目的只是为了恐吓,但是炮弹是不长眼的。当时就有记者是这样记录的:因为没有什么轰炸的目标,所以这些飞机把轰炸范围放在了城镇的中心。轰炸时,镇上的大多数都是妇女和儿童。所以毕加索是这样说的:格尔尼卡这些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是无辜的,她们才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这幅画很长,是一幅长7米多,宽3米多的画,画中表现出了在暴力和混乱冲击之下的人们的痛苦。画面的主色调是灰色,黑色和白色,画面内容丰富,失去孩子的母亲,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士兵,濒死挣扎的马。他在创作这幅画时又说:在这幅画中,能清楚地表达了我对格尔尼卡陷入痛苦和死亡的海洋中感到厌恶。不是吗?画面的最左边,一个眼睛很大的公牛站在了一位怀抱死婴的女人身上。就战争而言,轰炸,撕裂,扭曲,其实早已说明了残酷,甚至能让观赏者感到恐惧和厌恶。画面中的受害者,茫然无助地向天空望去,有一把毁坏的剑进行着无力的抵抗,而那个像眼睛一样的灯泡,只是更贪婪的看着所发生的这一切。他就用这种可怕的画面,画出了他所希望人类不要再遭受战争迫害的最强烈的愿望。

    《和平鸽》也是毕加索所创作的一幅画,创作灵感来自于一位邻居的经历。1940年他画了一只飞翔的鸽子,标志着和平鸽的雏形诞生。在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他再次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这飞鸽就此被大家称之为是和平鸽。这只和平鸽,是他以独特的绘画风格所呈现,展现出了简洁而富有力量的线条和形象。它象征着和平,希望和人道主义价值观,也表达了他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和呼吁。

    通过上述五幅的绘画,我们可以理解为,立体主义不是在寻求模仿,而是在创造形式,不是在模仿生活,而是在寻找一个生活的等同体。是他们几位的画家,将立体主义原本的概念向各个方向推进,并测试其极限,也是他们证明了立体主义的灵活性和可调适性的可能。

  所以有人认为,生活本无规则,所有的秩序,本是由人创造,也是由人去打破。由此立体主义所带来的启示,不要去模仿形象,而要去创作形象;不要去模仿生命,而要去寻找生命的等量;不要去以幻觉为目的,而要以真实为目的。遵循这种逻辑的方式便是放弃所有与自然事物的形似。

    我喜欢立体主义的绘画,尤其是巴勃罗 · 毕加索的画~

相关文章

  • 我们如此热爱金瓶梅——六十三回评

    第六十三回韩画士传真作遗爱,西门庆观戏动深悲 (第六十三回 亲朋祭奠开筵席,西门庆观戏感李瓶) 一、大殓,葬礼第二...

  • 周勇//12.20大雪十四日//五言古风·大雪·冬景·冬意(七)

    五言古风·冬日观电视纪录片《大美西安》咏怀四十韵(历史人文篇) 壮美大西安,护卫有四关。 九域中枢坊,十三帝龙骧。...

  • 冬夜思

    夜凉如水 似乎有小雪簌簌落下 过了三十三个冬 见过三十三个冬日的白雪 在三十三个冬日的夜睡的安稳 隔着帘子 不知夜...

  • 冬日梦回十三

    冷,静。 河水从薄冰的下面淙淙而过,稍大些就冲破冰层,露出一个又一个奇形怪状的透气孔洞,亮晶晶的冰珠,显得河水格外...

  • 《观经疏楷定记》281讲摘选|十三观总结回顾

    ~净宗法师讲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定善义》十三观,下面我们把这十三观作一个回顾,梳理一下。 一、十三观内容的结构关...

  • 冬日观人

    文/香小蕉 冬天的北方,干冷,树枝被凋零成了光杆司令,立在了那里,看起来没有丝毫的生气,愈发的感觉到冷了。2017...

  • 冬日观花

    日入云中去, 孤雁一人行。 眼望万花垂, 唯有傲雪立。

  • 冬日观云

    目光西白,云影乌蓝。却还在尽量舒展那惨淡的绢色。 流烟贯索而过,天际俄而蓄起堆附。 云幕渐渐展开羽翼,羽毛,鳞甲 ...

  • 冬日观树

    冬日观树 焦小桥 文/图 冬天的北方万木凋零,“降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眺望...

  • 冬日观树

    《哈哈哈》 红花绿叶成追忆, 老干苍枝不惘然。 一忍三冬冰雪厚, 再高寸许或通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冬日观画(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joe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