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碎片被连接 | 读《英国散文的流变》有感

碎片被连接 | 读《英国散文的流变》有感

作者: 姝写光影 | 来源:发表于2018-01-03 11:39 被阅读65次

这本书最开始的阅读,并不太愉快,其实暴露了一个问题,存量少,对英国文学了解太少。王佩老师说,看完这本书,相当于看完了英国的文学史、思想史、文论史。读完此书,我明白了王佩老师推荐我们此书的目的,他并没有向大学里的那些教授一样,开出长长的参考书目清单,但他推荐的这一本书,抛砖引玉一般,引出了若干本尚未读过但无论如何不能错过的书!

脑中的存量,零散、杂乱、互不关联。而王佐良先生在这本书中为读者建构了一个清晰的英国散文发展流变的脉络。顺着这一脉络,从文艺复兴时期一路漫步而来,当遇到自己读过的作品,喜爱的作家时,尤为亲切。

比如,培根的随笔录,是我五年前收到的一份生日礼物,一名建筑师送我的,礼物收到时很意外,也很喜欢。在王佐良的这本书中,再一次相遇培根的随笔录,王佐良先生称赞培根的《随笔》是“小作品,大作用”,比喻培根的智慧“像医生手里锐利的手术刀,在一层一层地解剖着人生和社会里的各种问题”,而他例举的培根的《谈读书》中的长段,也值得我们反复诵读:“……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建移接……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比如,约翰·罗斯金先生的《建筑的七盏明灯》和《威尼斯之石》。作为一名非建筑非艺术专业但又喜欢这些学科的门外汉,罗斯金的作品是我最好的选择,专业而不艰深,从罗斯金那里,我知道了拥有美的正确方法,那就是通过理解美,通过使我们敏感于那些促成美的因素(心理上的和视觉上的)而达到对美的拥有。

在这本书的十九世纪这章中,王佐良先生提到了约翰·罗斯金以及上述两部作品,让我尤为兴奋,倍感亲切。王佐良先生揭示了罗斯金的书专业而不艰深的原因:”他写的若干绘画、建筑理论,因饱含光影、情感、诗意,因而没有成为专门的教科书”,同时,王佐良先生还指出罗斯金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美学家,用他的具有节奏与音乐效果的文字,写了他对于经济学的看法,他的关于经济学的作品,“不再是帮助资本家谋取利润的“阴沉的科学”,而是增进人民福利的活道理”。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个有使命、有担当,一个“君子不器”的美学家。

还比如,经由这本《英国散文的流变》,我知道了弗琴尼亚·吴尔夫,知道了她是女权运动的先驱,知道了她的观点:“写你想写的东西,这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对此作任何让步就是最卑鄙的背叛”,知道了她的那种将诗情与现实感奇妙结合起来的小说风格,还窥见了她对于俄罗斯小说的评价“确实,俄国小说的主角是人的灵魂,在契科夫是微妙、幽深的灵魂,随着无穷的喜怒哀乐而变化;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更深更广的灵魂,它可以突染恶疾或突发高烧,但仍然是作品中心……  人生控制了托尔斯泰,一如灵魂控制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花朵的中心,光彩耀目的花瓣之中,总有一条蝎子,在问:为什么要活着?

原本读到的作品,孤立的存在着,而王佐良先生,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坐标轴,那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就如同坐标轴上闪耀的点,他们的作品缘何而来,又如何影响他们所处的时代以及后人,他们作品中的其他名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又如何被其他名家解读。就这样,一个个点,并不仅仅孤立地存在于坐标轴上,同时还被编织成了一张网,一张相互关联着的网。

若用露出海面的一角来比喻原本读到的这些作品,那么海面就是王佐良先生为我们构画的作家本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而冰山隐藏在海面之下的庞大身躯,就是整个英国散文的流变历史。

脑海中的碎片就此被链接,这就是《英国散文的流变》带给我的奇妙体验。当我合上此书,突然觉得我并不是读了一本书,而是翻阅了无数本书,它们有机联系在一起,精彩纷呈,它们的聚合,太过浓郁,浓得化不开,我的脑中分明感受到了它们带来的五彩缤纷,但这五彩缤纷旋转了起来,变成了一片空白,我急忙再去翻开,翻到的每一页,都是一个线索,指向更多的人类精神瑰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碎片被连接 | 读《英国散文的流变》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kh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