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命的守护
呼唤生命,分秒必争——向十九大献礼

呼唤生命,分秒必争——向十九大献礼

作者: 燕尾无声 | 来源:发表于2017-10-19 19:57 被阅读25次

10月19日,凌晨一点,救护车抵达住院部门口,我从救护车上下来,手举着液体瓶,小心翼翼与医生一起,将一名刚从大堰卫生院接来的病人护送入电梯。

夜,还是漆黑漆黑,深秋的风吹过来,一阵阵寒意袭人,豆大的雨点砸在住院部门前的水泥地上,一会儿就出现了一个个小水洼。

今天,不,应该是昨天,也就是10月18日,十九大召开的第一天,我上120的夜班,从中午1点左右到此时此刻,除了吃个简餐,我一直在救护车上,或者说,一直在救人的路上。

我是一名党员,在每天重复的、枯燥的琐碎工作中,很难觉得作为一名党员,与普通工作人员相比,究竟有何不同。

27岁的我,已经是3年党龄的“老党员”了。

01  “我们把病人抱下去!”

13:11 分,津洋口一户农户家里,病人急性哮喘发作,伴呕吐十余分钟,意识障碍,呼吸18次/分,呼吸105次/分,血压133/86mmhg,血氧饱和度仅68%。

现场简单处理后,当务之急是尽快将病人转运至救护车上,病人家住4楼,只有一名家属,根本无力搬动。

“我们把病人抱下去!”我们三个人,马俊妮医生、我、还有家属,就这样一人抱着病人上半身,一人抱下半身,一人托着腰部,沿着楼梯艰难地将病人挪上了车。

半卧位、给氧、心电监护,病人很快缓解,血氧饱和度数字逐渐上升,我终于松了口气。

今天上午九点,我刚刚参加了医院组织的十九大的学习,习总书记整整做了三个小时的报告,有些话,我印象深刻!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党员,一名急诊护士,所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争分夺秒响应生命的每一次呼唤!

救护车一路急驰,不晕车的我开始觉得不适,我与马医生不约而同对望一眼,清楚地看见对方的脸色渐渐苍白起来。

终于将病人送入重症医学科,接病人的胡姐一看见我:‘你们这去哪儿了,是去工地了吗?怎么衣服都这么脏!”原来抬病人下楼梯时,我们衣服上全蹭了一层层的灰。唉,那个时候,谁顾得上呢!

我的心,却一阵阵喜悦,不管我们经历了什么,病人暂时转危为安了!

02  “分秒必争,时间就是心脏!”

13:50 我刚刚返回科室,又接到下一班指令。

今天白天我是四线班,简单地说,现在科内一共四线出诊,我是最后一趟。

一线去了贺家坪,一例急性下壁心梗4天的病人。

二线去了城区,一例手指离断伤病人,刚刚转诊该病人去了宜昌。

三线去了贺家坪,一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

全是急危重症,不是出血就是创伤、要不就是心脏病!

电话里只能大致了解病情,据火烧坪卫生院医生陈述,怀疑“风湿性心脏病”,目前意识障碍。

又一例意识障碍病人!

出发去火烧坪,这是我们三个人的任务!

上高速、下高速、走山道.....近3小时,我们终于到了火烧坪卫生院。

呼吸18次/分,心率63次/分,血压93/67mmhg,血氧饱和度98%。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右1mm,左2.5mm,对光反射迟钝。

双方医护交接,转运病人上救护车,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上心电监测,维持静脉通道。

秀峰桥边,晓风垭上,雨丝越来越密,在天地间织成一张大网。

病人呻吟起来,我赶紧取过一次性袋子,扶起病人头部。经验告诉我,他晕车了,得赶紧帮他处理呕吐物。

防误吸,防吸入性肺炎,是从这样的护理细节做的。

晚上19点,我们到达ICU(重症医学科),将病人平安交到ICU医护手上。

呼唤生命的接力棒,交给了她们。

就在我感叹万干时,ICU护士告诉我:“你中午送来的病人插管了!”我回头一望,真的,病人已经上了气管插管,呼吸机在辅助呼吸,试想如果我们当时迟来一步,或者现场犹豫不决,后果将不堪设想!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就像习总书记所说,把生命的希望化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人民需要时,争分夺秒,勇往直前!

这一次,所幸不辱使命。

03  “现在天上下刀子也得去”

21:14  我再一次接到指挥台指令,周亚男调度我去大堰卫生院。

自17:30分开始,我就从四线班变成了一线班。

这就意味着,今天我在科室呆的时间将会超过19小时。

医生、司机也是这样轮流值出诊班的,自然我们护士也不能例外,在急诊,这就是指令,是常态!

我们冲锋在前,靠的自然是住院部各科室的支持,没有强大的后援,这一个个急危重症的病人,我们哪敢转运回院内呢?

紧密合作,就是我们与临床科室工作模式,也是心照不宣的默契!

为了合作,难免有时候会有人付出会多一些,就如这19小时的加班。

“咯血原因待查”这是大堰卫生院医生的初步诊断。

夜色深沉,外面雨越下越大,雨丝渐渐变成了黄豆大的雨点,顷刻间就将人淋成了落汤鸡。

这样的天气,路面打滑,车辆行驶能见度低,出诊风险不言而喻。

可是,没有一人提到这一点,司机周侗默默先查车去了,我和柳医生讨论着病人的病情,商量一个个需要处理的问题:

需要另外带备用药吗?

需要携带微量泵吗?

车载吸痰器带吗?

家属还需交待哪些注意事项?

“就是天上下刀子也得去!”这是我们没有说出口的默契。

一路颠簸,我、柳虎成(医生)、周桐终于到达大堰卫生院,我们发现,病人病情比我们想象中要重的多!

“咯血7小时余,神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双肺散在啰音。呼吸16次/分,心率89次/分,血压119/85mmHg,血氧饱和度82%。”

柳医生神情严峻,看完病人,他告诉我随时要做好抢救准备,目前不能排除急性左心衰的诊断。

我俩迅速沟通后,为了节约时间,柳医生和病人家属简单做了一个风险谈话,我则快速一项项与护士交接。

液体通路、药品、尿管、皮肤....

对于这样的病人而言,存在的最大转运风险就是突然咯血量增加,以致堵塞气管、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时危及生命。

一路上,小心看护是必须的。我守护在病人头侧,眼睛一眨也不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监护仪“嘀嗒嘀嗒”一路报警,没办法,病人生命体征处于危险值。

液体一滴滴滴入病人体内,救护车逐渐接近目的地。

凌晨一点,我24小时内第三次将病人送入住院部。

送完病人,我转过身,准备唤柳医生离开。没想到扑了个空,再低头一看,我们的柳帅哥己经蹲在办公桌上边,抱着垃圾桶干呕,面色如土。

唉,我赶紧弄了杯水递给他,几年前的我,不也是这副狼狈不堪的样吗?

这半日一夜,风里来雨里去的跋涉,难道不是用奋斗在丈量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吗?

我们也有自已的急诊梦,有青春的理想和咬紧牙关的死嗑。

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守护在生命前沿的普通护理人员,在十九大召开期间,理解习总书记的话并落实在工作中,就是一句话:“分秒必争,呼唤生命——向十九大献礼!”

累,并快乐着!人生快意须前行,莫负青春少年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呼唤生命,分秒必争——向十九大献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ly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