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常规的展示课,特别是赛课总是很花哨,课上热闹,课后苦恼。课上教会了少部分,留下了大部分,重新来过,有的完全会,有的不求甚解不想听。
昨天的讨论其实就陷入了如此境地。我们的点在哪里?教育学会那场语文课给我的触动很大——吴正宪老师发言15分钟的大会上,一节语文课,就一篇课文为载体的语文课,老师有引,大部分都是学生在说,过程中学生平时积淀的内容在课上充分的交流研讨,老师的语言里更多是激励,让孩子在阅读的路上走下去。电瓶的专家说:在课堂上先听写,然后优化书写,这样的环节在平常的教研课中是不常见的。
传递着怎样的信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