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老教授曾在课堂上给我们举过一个例子。
“前些年,有一个双非院校考上来的女生,初试分特别高,但复试的时候没一个老师要。最后我收了她,是为啥呢?因为她数学考了满分。”
“后来呢,这个女生,虽然底子差了点,倒也很勤奋,最后做得也还不错,现在继续念博士去了。”
讲到这,老师脸上露出了老父亲似的笑容。
所以啊,决定导师喜不喜欢你的,不是你之前的身份是保研生还是考研生,而是你进了组后是否努力。
当然对绝大多数导师来说,在招生的时候,肯定是倾向于保研,特别是本校保研的学生的。一是本校人才保护,二是专业课程设置对口。
另外保研生能够更早地接触导师,和导师双向了解,在考研开始前就敲定了去向。考研的话,说句不好听的就是,选保研生选剩下的导师。不过也有没有保研资格决定考研,但是和导师提前敲定好,老师留名额考上就给你的情况(比如我一个考研同学就敲定了一个青千老师的组)不过这种情况大多是本校生,并且是老师比较喜欢、欣赏你。
保研生未必就比考研生更适合做科研。
但是人家前三年就是比你强。
也许是天赋比你强,也许是努力比你强。
在绝大多数本科生没有啥科研成果,科研天赋也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导师选成绩好一点的保研生自然是风险最小的选项。
文档转自知乎,作者:Szt.Benby
网友评论